本报记者 魏东雅
11月24日,在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我市的韩建夫、王代涛、赵自勇、王子华4人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张秀珍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光荣属于劳动者,幸福属于劳动者。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国的功臣。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党和国家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方针,始终高度重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始终高度重视发挥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重要作用。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总工会坚持把劳动模范和五一劳动奖的推荐评选工作作为工会服务大局、服务职工的一项重要工作,提升政治站位,加强组织领导,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会工作和工人阶级的重要论述,学习市委和上级工会的部署要求和指示精神,主动争取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市委、市政府领导对劳动模范推荐评选工作高度重视,经常听取汇报,加强工作指导。市总工会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指示精神,建立领导组织,制订工作方案,搞好动员部署,加强沟通协调,确保推荐评选工作在全市扎实有序开展。
在劳动模范和五一劳动奖的推荐评选工作中,市总工会坚持把参与全市疫情防控、三大攻坚战、“四个一百”专项行动、重大项目建设,在推动“智造之都、宜居之城”建设和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作为推荐表彰重点。今年我市推荐表彰的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全都是这些先进人物。在我市今年评选表彰的120名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参与全市三大攻坚战表现突出人员占16%,参与全市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人物占23.5%,在推动“智造之都、宜居之城”建设和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涌现出的先进个人占31.1%。
市总工会秉承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严格按照自下而上、逐级推荐、优中选优的方式,充分发扬民主,接受群众监督,对各地各单位上报人选,严格把好“四关”,即身份关、荣誉关、纪律关、程序关,对存在问题的人选,严格实行一票否决制,从而有效保证了人选条件和质量。
认真开展评审,确保公平公正。市总工会对经过层层选拔、初步审核通过人员,坚持通过评审会等形式进行审核把关,确保评选表彰人员公开公正。今年,我市推荐表彰的5名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是在全市29名人选中严把标准,认真筛选,逐一审查,经市评审会认真评审产生的,并且经过了省总工会和全国总工会的严格审查和社会的广泛监督。
“下一步,市总工会将以贯彻落实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精神为契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进一步提升政治站位,服务中心大局,坚持改革创新,积极担当作为,切实把劳动模范和五一劳动奖推荐表彰工作做实做好,做出许昌特色,打造亮点品牌,为建设‘智造之都、宜居之城’、推动许昌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罗世岗说。
展劳模风采 树时代先锋
一、全国劳动模范 王子华
王子华,男,66岁,现任河南中航铁路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兼任河南禹亳铁路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副董事长,许昌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许昌市劳动模范,河南省劳动模范,河南省十二届、十三届人大代表。
在省、市党委、政府的支持下,王子华勇挑重担,在许昌地方铁路改建项目的基础上,历时近4年,带领团队科学谋划河南三门峡经安徽亳州至江苏洋口港铁路通道项目(以下简称三洋铁路)。三洋铁路总投资700亿元,其中河南段450亿元,总部设在许昌,规划途经豫皖苏3省30余个县区,全长1200公里,目前完成投资75.74亿元,缴纳税费共计8946.15万元。全线建成后年运量可达7000万吨,每年能替代30吨的重载货车至少230万辆,每年可为沿线企业节约运输成本100亿元以上,为许昌上缴税收10亿元以上;对落实“公转铁”战略作用突出,对助力沿线政府打好“环保攻坚战”“蓝天保卫战”“脱贫攻坚战”及“基建补短板”具有长远的战略及现实意义。
该项目作为中原腹地一条出海通道,有利于实现空港、陆港、中欧班列三者联动,对于支撑我省交通枢纽地位、促进郑许一体化具有重要作用,并得到了国家高度认可,被纳入国家“十三五”战略规划(“长三角—西北通道”)。同时,该项目在全国范围内首开自下而上谋划、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铁路之先河,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被列为全国社会资本投资铁路示范项目,被河南省定为交通扶贫脱贫攻坚工程项目。
多年来,王子华行程数十万公里,解决大小困难不计其数,没有节假日,带病带伤坚持工作,为项目建设抢抓了一次又一次的发展机遇。他还严格落实改制政策,维护职工权益,落实离退休和内退人员的各种待遇,筹措资金全额兑付了企业改制职工身份置换金,安排改制企业职工到禹亳铁路正式就业600多人,带动铁路制梁厂、货场及施工单位招募2000多人就业;在资金筹措困难的情况下,坚持由他提出的“三不”政策,即“不裁员、不降薪、不放假”,确保了全体员工的正常工作。
二、全国劳动模范 韩建夫
韩建夫,男,50岁,现任河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许昌卷烟厂卷包部维修班班长,工程师,高级技师,行业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行业职业技能竞赛裁判员,许昌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许昌市劳动模范,许昌大工匠,河南省百名技术英杰,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原大工匠,全国烟草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韩建夫参加工作27年来,始终保持不断进取的工作作风和自我革新的精神。近年来,他带领技术团队自主攻关,完成了八角设备、侧翻盖设备、短支设备、中支设备等一系列异型包装设备自主改造,使“百年浓香”小包透明纸、条包及条包透明纸包装全部实现机械化生产,克服了ZB45包装机铝箔纸输送系统机械传动等技术难关,研发了乐途设备商标纸自动输送装置。在中支烟改造中,他带领团队在不改变内部原有传动机构的情况下,连续攻克了“767变双十支”“双包90度翻转”“烟包侧直立异型包装”等多个技术难关,实现了河南中烟在中支烟领域零的突破。
多年来,韩建夫在科研方面完成了5组短支软包硬盒、1组中细支硬盒、1组短支硬盒、1组中支硬盒等异型包装设备技术自主改造项目,累积节约设备改造资金4200余万元;完成设备技术革新20余项,获得授权专利12项,发表论文3篇;获河南中烟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河南省科技厅技术成果1项。
在培育人才方面,他创建了韩建夫劳模工作室,以“我敢创新、我能创新、我会创新”为宗旨,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和技能培训工作。近年来,共培养出高级技师4人、技师8人,带动职工提升业务素质和技能水平,培养了一批企业发展所需的技能型人才。
韩建夫始终认为经验是干出来的,不是看出来的,更不是信手拿来的,不管做什么,不管在哪个岗位,唯有在工作中多学习、多思考、多感悟;在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长见识,才能不断成长,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三、全国劳动模范 赵自勇
赵自勇,男,43岁,超硬材料及制品工程师,现任河南黄河旋风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超硬材料事业部经理,工程师,长葛市第八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许昌市劳动模范,河南省劳动模范,获得4项实用型专利授权。
他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研究开发了国内首创的碳材料加工微波还原技术,不但降低了能耗,还大大降低了作业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发生爆炸的安全隐患,彻底解决了困扰行业发展多年的难题。
不论是严冬还是酷暑,他都在求变,冲锋在科研的最前线。他常常一头扎进实验室内,在摸索中前进。在无数次的推倒重来后,他主持负责的自主反应芯棒研制开发项目,通过科技创新,降低了材料采购成本,共为公司节约材料成本989.87万元;主持负责的降低还原线氮气、氢气消耗项目,通过设备改造、流程优化,有效降低了氮气、氢气消耗,为公司节约成本123.55万元;主持负责的降低在线氧分析仪费用消耗项目,通过流程再造,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为公司降低设备配件消耗49.96万元。
他主持开发的人造金刚石高产技术工艺项目,通过改进原材料配比、反应芯棒还原技术和合成环节工艺参数,实现了在公司生产规模不变的情况下,人造金刚石的总产量提升了近20%,年产值增加1200万元左右。他主持推进的原生表面粗糙化金刚石产业化项目,通过自主开发一种新型的原材料配方技术,结合加工工艺和合成技术的优化,开发出了一种原生的且具有高表面粗糙度的工业级人造金刚石,通过了河南省科技厅项目成果认定,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他带领团队开展了提高人造金刚石优质比技术攻关项目,将产品的优质比提高了5个百分点左右,有效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符合度,年增加销售收入1000万元左右。
“要想实现企业的腾飞,就必须加强技术攻关,不断研发适应市场需求的新技术、新产品。”这是他工作日志中的一句话。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四、全国劳动模范 王代涛
王代涛,男,49岁,现任襄城县洪元实业有限公司车间主任,襄城县招商引资功臣,襄城好人,许昌市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农民工,河南省劳动模范。
王代涛1990年南下广东打工,积累了大量的人脉和资源,虽然在外却心系家乡,多次与家乡的招商引资项目进行对接。为了支持家乡发展,他多次和外商沟通,经过他的不懈努力与坚持,终于打动了这些投资者,并多次带外商到襄城县进行实地考察。他多次沟通,使台资企业宏福集团在2011年3月到襄城县产业集聚区投资1.5亿元创办许昌精美鞋业有限公司,后通过市委、市政府组织的“百名港澳台商看许昌”活动,使许昌精美鞋业有限公司追加2亿元的投资,增加了6栋标准化厂房和2000个就业岗位,使该公司集装箱出口量在同行业中达到全省第一,实现年产值13亿元,缴纳税款7200余万元,提供劳动就业岗位5000余个。
2016年9月,他随市委统战部和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负责人到马来西亚、泰国参加“一带一路”马中工商届对话交流活动,引进了12家外资企业入驻襄城县,并在2018年使广东博达鞋业、洪元实业和台商梓楹鞋业顺利入驻襄城县产业集聚区,还在入驻后帮助他们办理各种手续,确保企业顺利开工建设、投产达效。
2013年8月,为帮助和激励优秀贫困生奋发学习,王代涛自掏腰包资助考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贫困大学生6万元。2013年10月,他捐赠12万元用于修建家乡的道路。2014年1月,他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在襄城县举行的“冬送温暖,爱心下乡”活动中,向贫困中小学生捐赠300多双鞋,并亲自送到他们手中。2016年2月,他向襄城县残疾人捐赠棉被365条,棉衣、棉裤85件,军用大衣280件及米面油等生活用品。2018年6月,为更好地支持襄城县教育事业发展,王代涛向襄城县幼儿园、文昌小学等捐赠电脑、书包、乒乓球等物品。
他的事迹赢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也给在外的农民工作出了榜样。
五、全国先进工作者 张秀珍
张秀珍,女,53岁,妇产科主任医师,现任许昌市建安医院院长(原许昌市妇幼保健院院长),许昌市党代表、政协委员,许昌市第12、13批拔尖人才,许昌英才。2013年被授予全国卫生援外医疗工作先进个人称号,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2017年被授予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2019年被授予河南省妇幼健康服务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近年来,她主动作为,率先垂范,为推动医院快速发展、提升社会服务效能、保障全市妇女儿童身心健康作出了突出贡献。作为许昌市危重孕产妇和危重新生儿救治专家组组长,她在全省率先开展孕产妇危重症和危重新生儿病例评审工作,工作经验在全省进行推广,全市新生儿和孕产妇死亡率等妇幼健康指标均优于全省平均水平。她鼓励和支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开展水中分娩技术,填补了许昌空白,分娩镇痛、腹腔镜下宫颈环扎术等技术位居全市先进。2019年成功创建三级妇幼保健院,成立了全市唯一一家省级产前诊断技术服务机构和儿童早期发展示范基地。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后,按照市卫健委工作安排,她被抽调至许昌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工作指挥部医疗组,负责组织开展医疗救治工作。到“新岗位”后,她没有休息过一天,在办公室自备了泡面、被子等生活用品,把有限的时间投入到迫切的疫情医疗救治工作中。在她的带领下,全市明确了6家定点救治医疗机构,组建了市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并组织开展了培训、演练,为全市疫情医疗救治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她牵头制定并更新各定点医疗机构及疾控部门工作流程和职责,建立中西医协同机制,制订了中医诊疗方案和中医辨证施治;建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线会诊系统和防控应急远程会商系统,为我市新冠肺炎确诊患者能够24小时得到省级专家的远程会诊提供了有力保障。她统筹协调各县(市、区)医护资源,组建了省级应急医疗队和市级预备医疗队,接受省、市卫健委统一调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