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特别报道

畅谈创建为民故事 展望许昌美好明天

刘明 魏都区委常委、 宣传部部长

孙俊洲 建安区委常委、 宣传部部长

薛亚杰 许昌经济技术开发区 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

时少伟 东城区党工委委员、 管委会副主任

刘宏军 中原电气谷发展服务中心 党委书记、主任

本期主持人:高伟山

■编者按

今年是我市全国文明城市届满重创之年,也是我市实现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的决胜之年。在11月20日召开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许昌在接受复核测评的前五届地级全国文明城市中,以全国第七名、河南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成为全省乃至中部地区唯一被中央文明办通报表彰的地级市。

这份沉甸甸的荣誉,源于每一个热爱家乡的许昌人,属于每一个奉献家乡的许昌人,尤其离不开的,是中心城区5个区的每一个创建者。

作为创建主阵地,中心城区5个区坚持把文明城市创建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确保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促进,不断推动创建工作向更高目标迈进,唱响了从城市到农村、从干部到群众、从社区到家庭全员参与、全民创建的“大合唱”,为“智造之都、宜居之城”建设提供了丰富滋养和有力支撑。

接过“三连冠”的接力棒,许昌站在了更高的起点。我们在创建历程中总结了哪些有效机制和经验?美丽宜居的文明城市该如何创建?如何进一步健全文明城市创建长效机制,交上一份人民满意的成绩单?本报特邀中心城区5个区的有关负责人,就此话题开展了深入交流。

聚沙成塔 创建为民

主持人:在此次全国文明城市复创中,我们选择了哪些突破口进行整体提升,又取得了哪些创建成效?

刘明:魏都区作为许昌市中心城区,是全市创建工作的主战场。为顺利通过国家文明城市复创测评,我区建立了日督导、日通报、周例会、半月点评、月推进工作机制,利用文明指数测评、创文观摩点评、现场办公等形式,梳理出18项1530个整改提升任务,尤其是创文工作者们用脚一步步丈量、用汗水一点点整改,推动问题销号达标,确保创文工作取得实效。

魏都区着力加大城市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大力改善市民的居住和生活环境。自2020年以来,魏都区投资1.1亿元,完成了240个老旧庭院的改造提升,重点对农贸市场、背街小巷、城乡接合部等薄弱环节和重点部位进行改造提升;同时,积极实施“绿满魏都”工程,对主次干道、关键节点、公园服务半径等重要部位进行景观提升,新建或提升了党建公园、无废公园、灞陵湖健身公园、帝豪广场等广场游园,初步形成了城市园林化、廊道林荫化、庭院花园化的城市生态格局,让市民在创建中得到实惠、看到效果。

孙俊洲:今年是建安区第一次以主创城区的身份纳入全市中心城区、迎接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实地测评,难度空前、压力空前。建安区积极应对“点多、面广”的复杂创文环境,围绕“对标创建、对路创建、对题创建、对实创建”核心理念,对35类1291项创文任务逐一排查,分层推进创文工作。

2020年,建安区投入资金1.4亿元,重新铺设运河街、利民路、农贸路、恒达路等4条道路,对瑞贝卡大道、新元大道、育新路等道路进行提升改造;投资210万元,对原教体局拆迁工地进行清理平整,建成了2个篮球场、1个全民健身广场、350个停车位;完成了29个老旧小区的提升改造。同时,建安区及时修护了路面坑槽,更换了人行道步砖和残损窨井盖等;清理了占道经营660余户、店外经营260余户;拆除了不规范户外广告90余处、道旗广告230余处;修补了主次干道路面1.3万平方米,新老城区创文工作成效明显。

薛亚杰:结合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开发区着力完善城区基础设施,今年谋划了约8平方公里的“宜居之城”样板区,完成了许由路、阳光大道提升改造工程,实现了开元大道主路面通车、解放路中小学开始招生等,极大提升了城区服务功能和承载能力;着力研究创建疑难问题,有效解决了解放路南段占道经营,长村张街道办事处、兴华路南段、许榆路等综合环境脏乱差,屯田路西段毁绿种菜等问题;着力营造浓厚创文氛围,投入专项资金70余万元,实现了全区主次干道公益广告设置全覆盖;着力完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三级网络,已建成中心1个、所2个、站33个,今年还成功举办了“百老欢聚度重阳孝亲尊老”公益活动,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反响。

时少伟:东城区以“创建为民、创建惠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紧扣辖区创建热点、难点问题,突出组织领导,坚持精准发力,全面排查整改,列出问题清单和责任清单,立行立改,对账销号,累计排查各类问题2000余项,整改完成率达98%;对26个阵地建设缺项的社区进行改造提升,对38个环境较差的居民庭院进行综合整治,对20处建筑工地进行规范治理,对21条主次干道进行对标排查整改;同时,大力开展大型商超、农贸市场、沿街门店等重要部位环境秩序整治提升行动,有效治理店外经营、乱停乱放、乱堆乱放等突出问题。

刘宏军:我们示范区始终把创建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举全区之力做好创建阶段性工作。我们坚持对标达标,对创建任务清单进行细分,明确责任,限时整改,巩固提升;坚持重点打造,以乡镇基层综合提升为重点,在辖区开展综合提升行动,抓好环卫、绿化、交通设施等改造提升,常态化开展交通秩序整治,提高人民群众对创文的知晓率和满意度;坚持全面创建,深入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开展“乡村光荣榜”人物宣传选树系列活动,共推选出12名先进事迹典型,其中1人被推荐为省级乡村光荣榜“好儿女”;持续开展省级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引导干部职工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实开展“文明餐桌、公筷公勺”行动,引导消费者形成文明好习惯。

创新创建 特色彰显

主持人:在本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中,测评体系要求更高、范围更广。为实现创建目标,我们采取了哪些创新举措?

孙俊洲:我区在领导架构方面优化了区本级的创文指挥部,由党政主要领导挂帅,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沿的领导架构;在办事机构方面,整合了区创文办、创建办两个单位的资源,抽调30名干部成立了创文工作专班;在资金保障方面,区财政投入1亿元用于硬件建设,投入2160万元以奖代补资金和1120万元启动资金,用于奖补乡镇和主创单位;在长效机制方面,探索实施了专班推进、现场办公、限时办结、联奖联惩和一天一通报、一周一例会、一月一推进、双月一观摩、一季一排名制度,并加大督查力度,对存在问题实施一次整改、二次曝光、三次约谈、四次扣分、五次问责措施,着力把文明创建这把“软尺子”变成“硬指标”。

薛亚杰:针对创建工作的难题,我们采取主要领导现场办公的形式,积极协调商讨,要求相关责任单位限期落实到位。今年以来,我们共现场办公18次,有效推动了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按照测评体系工作任务,我们细化分包任务、明确工作标准、坚持责任到人,尤其是对主要路段、社区、门店等重点部位实行分包责任制,确保事事有结果、件件有回音。另外,我们还采取了多种形式督导,实行区、街道办事处两级督导与各责任单位内部督导相结合、专项督导和不定时督导相结合的形式,对整体创文工作开展全方位督导检查,坚持跟踪问效,确保落实到位。

刘宏军:我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基层站点,扎实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广泛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学习宣传活动。其中,永兴街道办事处蒋东村文明实践站是我区较为突出的特色亮点,该实践站围绕“8中心、6平台”建设,实现了“一站多用”,并建立起了“蒋东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队”等8支志愿队伍,组织开展了“五美示范庭院”“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活动,开展了义务劳动、爱老助老、文化娱乐等一系列主题活动,努力打通宣传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刘明:魏都区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融媒体中心“两个中心”,开通市民热线,以“创文直通车”“创文我来说”“争做创文志愿者”等信息平台,让群众对创文工作好的建议和问题诉求第一时间反馈到创文指挥部。区创文指挥部通过持续推进网格化管理,搭建三级(区、街道、社区)信息化服务管理平台,建立四级服务管理(区、街道、社区、网格)体系,实现工作重心下移,利用网格化体系,及时有效解决群众反映的难题、难事。同时,魏都区不断完善提升养老、健身、卫生、文化、便民等“15分钟便民服务圈”,充分调动全民创建热情,打造更高品质、更高质量的惠民服务体系,让群众幸福更有质感。

时少伟:东城区的创建提升任务是历年来最多的,工作难度也是历年来最大的。面对更高的测评要求、更广的测评范围,东城区坚持问题导向,创新方法、扎实提升,让居民切身感受到文明城市创建带来的新变化。我们细化网格管理,建立联络人台账,做到“定人、定责、定时”;深化共创共建,采取党员干部职工分包居民小区制度,组织号召近千名党员干部职工深入居民小区,配合社区、物业做好分包小区综合环境治理提升工作;畅通民情民意,每个街道办事处组织不少于100人的民意调查队伍,定期下沉居民小区,收集问题及意见600余项,及时予以回复和解决,进一步提升了居民满意度。

拧紧发条 接续前行

主持人:文明创建永无止境,下一步,我们将如何建立长效机制、巩固创建成果?

薛亚杰:在下一步创建工作中,我们将时刻拧紧“奖牌拿到手、创建不松手”的发条,不断总结创建经验,逐步健全完善“决策、激励、推进、宣教、监督”五大工作机制,进一步强化“一把手”负责制,采取例会制、现场办公制、两级督查制、末位排名发言制等具体措施;同时,实行文明城市奖、文明单位奖待遇与创建单位及个人工作业绩挂钩,对领导不重视、措施不得力、工作成效不明显的将缓发、扣发或停发相关奖金待遇;不断建立完善长效机制,激发创建内生动力,确保创建工作常态化深入持久开展,各项创建任务落到实处。

时少伟:为持续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长效机制,东城区将实施以下举措:完善决策机制,抓好调查研究、决策执行、工作反馈等三个环节,坚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例会制度、工作联席会制度,及时协调解决问题;完善奖惩机制,每月对创文工作开展情况进行通报,对各创建单位进行一次督查考核,开展评分排名;完善推进机制,建立健全网格化创建体系,做到一把手亲自抓、分管负责人具体抓,推进工作重心下移、职能下沉;完善宣教机制,创新宣传形式,积极开展文明劝导、便民服务等志愿服务活动;完善监督机制,对各创建单位工作开展落实情况进行常态化督导巡查,确保创建工作常态化开展。

刘宏军:示范区科学谋划了2021工作,坚持突出重点、抓细抓实原则,针对创文痛点难点、短板弱项,深度谋划了市民素质、诚信守法、市容市貌、文明交通、文明社区等提升行动,持续巩固创文成果;提升城市品位,将百城建设提质融入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深化生态环境治理,规范河湖水系、绿化植被日常管养管护,推动垃圾分类走进群众日常生活;坚持创建为民,把群众需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密切结合,打造16支以上彰显特色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刘明:下一步,我们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统领全区创文工作,针对创文过程中发现的农贸市场、老旧小区、城乡接合部等薄弱环节存在的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绿化缺失、管理不到位等问题,由行业部门牵头、属地办事处负责,分条块、分行业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我们将通过抓重点、攻难点,在短板和薄弱环节上精准发力,使创文工作更加贴近民生、贴近群众,让“全国文明城市”这块沉甸甸的奖牌闪耀更加璀璨的光辉。

孙俊洲:我们将继续开展现场观摩,持续传导压力,对新城区、老城区、乡镇镇区和重点点位进行集中观摩,变“过程督导”为“结果考评”;开展专项治理,抓好规范提升,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项目、重点活动等加大整改力度,对涉及管理提升的工作,创新治理方式,把握好“放”与“管”的关系;夯实基层基础、补齐城乡短板,把创文工作与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民生改善和城乡基础能力建设等统筹融合,推动移风易俗、扶贫扶志、乡风文明;倡树文明新风、激活文明细胞,发动全区干部群众进村庄、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全方位激活全社会各层面的文明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