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药物过敏反应
药物过敏反应是用药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药物过敏反应的发生与药物剂量大小无关,与人的过敏体质相关,即某些人因遗传因素或特异体质,会对一种或几种药物产生过敏反应,一旦应用可能导致过敏的药物,便可能在短时间或一周内出现药物过敏反应,轻的会出现药物热、药疹,严重的可能引起过敏性休克,不及时抢救还有生命危险。
药物过敏反应,预防是关键。用药前掌握以下要素,防患于未然。
■ 要牢记“是药三分毒”,即明白药物可“治病”,也可“致病”。最好在医生指导下科学用药和安全用药。
■ 有药物过敏反应的常识,在初次或再次应用同一种药物期间,若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烧、皮疹伴痒感,或有突然发生的胸闷、心悸、头晕、出冷汗、恶心、呕吐等现象时,应及时考虑药物过敏反应并请医生诊断。
■ 如果有曾对某种药物的过敏史,就诊时须主动把药物过敏史告诉医生,以免复发。
■ 用药不宜过多、过乱、过杂,用药剂量不宜过大,同一种药物不宜使用过久,注意药物的交叉过敏现象。
■ 长期露天工作的人们要警惕药物所致的过敏反应。例如,某人服用磺胺类药物后又经强光照射,在手、足或头颈等裸露部位发生日光性皮炎或光毒性皮炎,那么,对于其他可致光敏反应的药物如灰黄霉素、奎尼丁等也应慎用或最好不在露天工作期间服用。
■ 曾经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要记录下来,避免重复使用。如果对需要做皮试的药物有过敏史,今后也不能再做皮试。另外,用药物前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防止药物中含有曾经引起过敏的药物。
■ 重视中药的过敏反应问题。某些中药也会产生药物过敏反应,应当引起大家的注意。
(顾小姗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