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襄城县不断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形成“煤—焦—化—建”循环产业链——

做强循环产业链 推动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冯子建 通讯员 李保平

12月14日,河南开炭新材料有限公司负责人谈起刚刚建成投产的沥青焦项目,颇为自豪:“这条生产线可年产6万吨沥青焦,产品主要用于超高功率石墨电极、锂电池等领域,将进一步完善煤—煤焦油—沥青焦—石墨电极循环产业链。”

该企业是襄城县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围绕产业延链补链的重点企业,也是该县做强循环产业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襄城县以产业转型升级为主线,在13.5平方公里的襄城循环经济集聚区内,以煤化工、硅烷、新材料等为主导产业,不断延链补链强链,打造了国内煤化工产业链条最长、横跨领域最广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形成了“煤—焦—化—建”产业链,及“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绿色生产模式,成为全省规模较为完整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炼焦所产生的粗苯、硫氨、煤焦油、煤气等产品,全部回收再利用,用来生产甲醇、二甲醚、制取氢气;提炼煤化产品后的废气,可供燃气热电公司发电,陶瓷厂作燃料。”

该集聚区负责人余大勇说,在首山化工,洗煤和炼焦过程中产生的煤矸石,用于生产新型建材,形成了从煤炭开采、洗煤、炼焦、化产回收及深加工,到废气发电、新型建材等一条比较完整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在延链补链强链方面,襄城县着力引进带动能力强、产业关联度高、发展前景好的大项目、好项目,并以煤基化工产业为基础,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同步发展硅材料、新能源、炭素制品、智能装备等特色产业。目前,该县建成全球最大的4GW高效单晶硅电池片项目、国内唯一的高纯硅烷气及区熔级多晶硅项目,着力打造千亿级硅材料产业集群,致力建设“中原硅都”。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襄城县循环产业链日益增强,循环经济如火如荼,其背后是该县良好的营商环境,和有力的惠企措施、健全的推进机制共同“成就”的结果。

余大勇介绍,襄城县建立重大项目工作服务专班,县级领导干部任专班班长,制订“首席服务员”工作制度,为每个企业配备首席服务员,负责企业政策传达宣传、问题收集等,开展“保姆式”“一站式”贴心服务,通过深入企业走访调研、召开座谈会等途径,及时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拦路虎”,切实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此外,襄城县还通过实施现场办公制度、问题对接制度、例会推进制度、督查落实制度等重点项目推进五项机制,开辟绿色通道,强力推进项目快落地、快开工、快投产。

余大勇说,下一步,将围绕硅炭先进材料、精细化工、气凝胶综合利用3个超百亿级产业集群,努力将集聚区发展成为国内一流、实力强大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循环经济综合标准化示范区和国家硅材料火炬特色产业基地,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