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当前,我们正处于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叠加期和历史交会期,要全力跑好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接力赛”,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建设好“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
脱贫攻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根基。脱贫攻坚通过多年来的探索与实践,不仅解决了贫困群众的吃穿住行问题,也从根本上提升了贫困人群的内生动力,使得上亿贫困群众想发展、能发展,增强了家庭“造血”能力。对于乡村整体而言,脱贫攻坚使贫困地区、贫困乡村走出了“贫困窘境”,完善交通道路、修建学校等,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和硬件设施基础。
乡村振兴是脱贫攻坚工作的巩固和延续。脱贫攻坚主要从经济上对乡村进行帮扶,解决乡村最基础的需求。而乡村振兴将从整体性、全面性出发,解决乡村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问题,巩固延续脱贫攻坚的成效,降低贫困户返贫的风险,提升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经济上,带领乡村探索“合脚”的道路,发展特色产业,打造独特品牌;文化上,加大教育资源与文化建设投入,提升乡村群众整体素质,扶“贫”扶“智”相结合;治理上,发挥村民自治,打造“共治圈”,增强村民环保意识,共同绘就美丽和谐平安的乡村图景。
“乡村振兴从来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在脱贫攻坚的基础上推进。”脱贫攻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前提,乡村振兴是脱贫攻坚的巩固和深化,必须增强融合推进的意识。跑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接力赛”,首先要巩固好脱贫成果。在“十四五”时期,巩固好“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成果,巩固好脱贫攻坚期实施的能发展可持续帮扶作用的系列政策措施,确保脱贫人口不返贫、不产生新的贫困人口。其次要在巩固的基础上,拓展帮扶对象、提高帮扶标准,通过动态调整帮扶对象,提出更高的帮扶标准,调整完善帮扶政策,变政策“悬崖效应”为“缓坡效应”。
跑好“接力赛”,更需要从“五个振兴”中,寻找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的衔接点和突破口,真正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从“产业扶贫”到“产业振兴”转变;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乡村人才政策,培养引进一批新农民、新企业家、新技术专家,实现“人才扶贫”到“人才振兴”转变;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农村延伸,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实现从“文化扶贫”到“文化振兴”转变;立足农村生态优势,探索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具体路径,实现从“生态扶贫”到“生态振兴”转变;继续发挥基层党组织组织优势,抓牢“头雁队伍”,创新基层治理模式,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实现从“党建扶贫”到“组织振兴”转变。
当前,脱贫攻坚战正在进行最后总攻,即将取得全面胜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新的时代重任,我们必须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做好“接力跑”的“冲刺交棒”与“起步接棒”,统筹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让乡亲们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生活越来越富裕、日子越来越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