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兆浩
工业是许昌经济发展的根基,工业兴则城市兴,工业旺则百业旺。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新的一年,许昌工业经济将如何发展?12月23日,记者来到市工信局进行了采访。
“2020年即将收官,2021年开篇在即。2021年,全市工业经济的主要预期目标是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新的一年,我们将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党的建设高质量为统领,以建设‘智造之都、宜居之城’为目标,加快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发展迈进,谱写许昌工业经济发展新篇章。”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说。
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新的一年,市工信局将准确把握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的新特征、新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升产业链发展水平为主攻方向,推动我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稳定经济运行,保障工业平稳发展。市工信局将继续密切关注重点企业、重点行业动态,及时研判运行态势、预警波动风险,做到超前防范、及时应对;强化产业链供应链协同联动,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做好煤、电、油、气、运等重要生产要素协调保障工作,确保工业稳定运行。
加快转型升级,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围绕装备制造、食品、发制品等优势主导产业,市工信局将推动其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提升市场占有率;推动建材、轻工、煤化工等传统产业,向低碳、绿色、环保转型,推动铸造、陶瓷浴柜、人造板、工业涂装等产业入园;实施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打牢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等基础。
聚焦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产业集群。市工信局将制订新兴产业链现代化提升方案,统筹推进补齐短板和锻造长板,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施一批重大项目,进一步延链补链强链,培育智能电力装备、节能环保装备和服务等千亿级产业集群。
狠抓项目建设,增强发展后劲。市工信局将全力推进107个亿元以上重点工业项目建设,确保项目完成年度投资计划;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聚焦黄河鲲鹏生态系统、光伏新能源等重点产业领域,开展专题招商活动,引进一批配套关联项目落地许昌;推进中德(许昌)中小企业合作区建设,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智能制造和中外中小企业合作示范区。
深化智能制造,推进“两业”融合发展。市工信局将大力推进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产业发展,全面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鼓励企业“上云”,引导企业将基础设施、业务系统、设备产品向云端迁移;持续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对标、贯标活动,促进企业业务流程再造和组织方式变革;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争取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二级节点落户许昌;开展智能化改造诊断服务,争创一批省级智能工厂、智能车间;推动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引导企业逐步从“生产、加工、销售”模式向“制造+服务”“产品+服务”模式转变。
优化企业服务,激发民营经济活力。市工信局将深入开展“四个一百”“两个健康”“一联三帮”行动,全面帮促民营经济纾困解难、提质增效;全面落实政商交往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拓宽规范化机制化政企沟通渠道;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激发企业家创新创业活力,持续提升企业家综合素质;建立完善企业培育库,着力培育发展核心竞争力强、带动作用明显的大企业(集团),打造一批主营业务突出、竞争力强、成长性高、专注于细分市场的“专精特新”和“隐形冠军”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