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许昌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印发通知,要求开展新冠肺炎疫苗紧急接种重点人群摸底登记工作。这标志着新冠肺炎疫苗与我们已经“近在咫尺”。
12月1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确定了新冠肺炎疫苗的接种方案,谁能打、什么时候打、在哪儿打、怎么打等问题全部敲定。
记者从市疾控中心了解到,我市正按照国家和省相关要求,紧锣密鼓地进行准备工作,确保新冠肺炎疫苗接种工作有序开展。
新冠肺炎疫苗怎么打?
疫苗接种分“两步走”,重点人群优先接种
12月23日,河南省第一支新冠肺炎疫苗在郑州市惠济区大河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种,来自中原水产物流港的50名冷链工作人员成为河南省首批接种人员。
据了解,我国目前接种的策略是按照“两步走”方案,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接种。第一步主要针对部分重点人群,包括从事进口冷链、口岸检疫、船舶引航、航空空勤、生鲜市场、公共交通、医疗疾控等感染风险比较高的工作人员,以及前往中高风险国家或者地区工作或者学习的人员,尽力缓解输入性疫情防控的压力,降低本土病例发生和国内疫情暴发的风险;第二步随着疫苗获批上市,或疫苗产量逐步提高,将会有更多的疫苗投入使用,通过有序开展预防接种,符合条件的群众都能实现“应接尽接”,逐步构筑起人群的免疫屏障,来阻断新冠病毒在国内的传播。
是否会出现不良反应?
接种者要在接种点停留30分钟,接种后要注意饮食、休息
为了保护高风险人群,我国在6月份依法依规批准了新冠肺炎疫苗紧急使用,从7月份开始了新冠肺炎疫苗紧急使用的接种工作。从7月到目前,在自愿、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对高风险暴露人群进行了紧急接种,目前累计已经完成100多万剂次的新冠肺炎疫苗紧急接种工作,经过严格不良反应监测和追踪观察,没有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据了解,接种新冠肺炎疫苗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头痛发热,接种部位局部有红晕或者出现硬块,有些人有咳嗽、食欲不振、呕吐、腹泻等常见的不良反应。需要提醒的是,据以往的经验来看,不良反应往往会在接种后30分钟内出现。因此,接种后,接种者要在接种点停留30分钟。30分钟以后,若没有任何不适即可回家。回家以后,出现了不良反应相关症状,要及时就医。此外,接种后要注意饮食、休息,保持接种部位的清洁、干燥,让身体机能尽快恢复到正常状态。
接种疫苗后还要戴口罩吗?
打了疫苗,防护措施仍然不能减
接种新冠肺炎疫苗以后,还是要求大家继续维持个人防护,包括戴口罩、保证社交距离、勤洗手等这些好习惯,毕竟疫苗的保护作用不是100%的,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一种疫苗保护率达到100%。特别是在当前群体免疫还没有建立起来的情况下,建议即使打了疫苗,这些防护措施仍然不减,以便更好地保障大家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