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作为全国城企联动普惠养老首批试点单位之一,鄢陵县怡康苑将“政策红包”化为“企业礼包”——

创造更多普惠养老的“许昌经验”

本报记者 许廷合

“儿子在武汉,女儿在北京,工作很忙,我们不想去麻烦他们。”12月21日,聊起住在鄢陵县怡康苑养老公寓(简称怡康苑)的生活,80多岁的李贵忠、常锦芬夫妇满脸喜悦,“住到这里,有人贴心照顾,自己舒心、孩子放心,这成了我们另一个家。”

怡康苑总投资2亿元,有7栋养老护理楼、1580张床位,2019年2月22日被国家发改委确定为全国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第一批养老试点企业。

“作为试点单位,我们享受到了土地、金融、财税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大幅降低了运营成本。这也激励着我们不断提高服务标准、降低收费标准,切实把‘政策红包’转化成‘企业礼包’,让群众住得起、住得好。”怡康苑董事长苏俊生说。

记者在怡康苑看到,护理院、老年大学、活动场、书画室、中医诊疗室、餐厅等设施一应俱全。每名入住的老人,还都能享受到“八师”服务,这“八师”是:医师、护师、生活照护师、营养师、康复训练师、心理咨询师、健康管理师、社工师。

“为满足不同层次人员需求,我们分设有医养结合区、护理养老区、居家式养老区、旅居养生区、贫困重度残疾人托养中心。”怡康苑总经理晋雪正说, 对首次入住的老人,怡康苑逐个建立健康档案,根据其身体状况进行护理分级,提供人性化、个性化服务。

70岁的陈凌老人是许昌市六中一名退休教师,8年前因脑出血中风,左侧身体不能动弹。去年3月,她入住怡康苑进行康复治疗。不同于家里的冷冷清清,在这里,平时大家一起聊天儿、做游戏,生活丰富多彩。“发药到手,看服到口,不吃不走。”陈凌笑着说。

“既是病房又像家,这是我们开展医养结合要达到的效果。”怡康苑护理院院长裴雪峰说,他们不仅配备了专职医生、护士和康复治疗师,还设立“绿色通道”,到达一墙之隔的鄢陵县中心医院重症监护室仅需3分钟,让所有入住老人“健康有人管、小病不离床、大病不离院”。

美丽夕阳红是中国梦不可或缺的图景。据了解,怡康苑重度残疾人托养中心由政府采取购买服务模式建立,为入住的建档立卡贫困重度残疾人提供长期生活照护、医疗康复、心理辅导等综合服务,实现“托养一个人、解脱一群人、脱贫一家人”。

开业不到两年,怡康苑吸引省内外800余位老人在这里养老。“下一步,我们将以更高要求、更大力度、更新举措,积极为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探索模式、积累经验,更好地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苏俊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