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特别报道

改革兴许百业盛

——2020年我市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掠影

一位母亲和孩子在读书。

两名工人在操作机器。

志愿者和老人在做手工。

环境持续提升,美如画卷。

编者按

全力推进“放管服”改革,市级政务服务事项100%实现“最多跑一次”;

3.8万名教职工积极参与“县管校聘”,教育综合改革激发教师队伍活力;

打造城区半小时、市域范围2小时急危重症救治圈,群众的生命健康得到保障;

……

全面改革,破局开路。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决策部署,始终坚持目标引领和问题导向,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各领域各方面改革,一批事关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题有效解决,改革呈现的新特点、展现的新态势、取得的新成果引人瞩目,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动力。

本报记者 冯子建

盯紧改革总目标,凝聚起强大合力

明确六大方面150项改革任务

统筹各专项小组、各成员单位和各县(市、区),分层分级逐步展开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全面深化改革,善谋长远至关重要。

一年来,我市高度重视该项工作,持续加强对改革工作的领导,健全改革的制度机制,着力发挥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保障各项改革落地见效。

“改革中,我市充分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重要作用,切实加强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对改革工作的研究、谋划和推动,确保与中央、省委的改革部署同频共振。”许昌市主要负责人表示,我市按照“坚持问题导向、注重制度建设、突出群众需求、紧贴许昌实际”的原则,统筹各专项小组、各成员单位和各县(市、区),分层分级逐步展开。

另外,我市围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总目标,梳理了各领域、各方面的改革部署和改革重点,对省定152项具体改革任务逐项对照、逐项结合,确保“规定动作”承接到位。同时,我市结合前期谋划的“自选动作”,制定并审议通过了《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2020年工作要点》,明确具体改革任务150项,确保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开好局、起好步。

紧紧围绕建设“智造之都、宜居之城”,我市先后审议通过“智造之都、宜居之城”建设1+20系列文件,结合先进制造业发展、新型城镇化、科技创新、对外开放、生态文明、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党的建设等领域改革工作的实际,作出规划和部署,形成了统筹兼顾、系统集成的改革新局面。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专项小组和市委改革办等制定了“两规则一细则”,坚持和完善推动改革的各项制度机制,确保按程序和规范开展工作。

我市从工作要点中筛选出11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改革事项,逐项明确市级领导领衔推动,定期向市委报告工作进展情况。

同时,我市市级领导坚持部署重大改革,把关重要方案,协调关键环节,示范带动各级主要负责同志亲力亲为抓改革,推动了重大改革落地见效。对照年度改革要点逐项梳理后,我市建立了涵盖经济、民主法治、文化、民生、生态、党建六大领域共150项具体任务的总台账,明确责任主体、牵头单位、配合单位、工作措施和年度目标,对按时完成的事项标注销号,对进度滞后的事项研究对策、及时督办,确保可对照、可督促、可落实。

“我们定期通报专项小组工作情况和改革事项进展情况,分析存在问题,提出工作建议,有力推动了改革任务落实。”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相关负责人称,我市围绕发挥联络员作用、联系推动改革工作,调整充实涵盖各专项小组、各牵头单位、各县(市、区)联络员队伍,进行专题培训和座谈交流,定期召开联络员会议,凝聚起全市上下推动改革的强大合力。

勇闯“深水区”,强力推进全面改革

经过10次“瘦身”,行政审批事项已由822项减至98项

4家市属国有投资公司融合改革,厘清政商交往界线

30多岁的郑亚丽是信阳人,也是一家外资独资子公司的法人代表。不久前,她因为注册成立公司来到许昌市民之家办理业务。

不到两小时,营业执照、相关发票等业务全部办完。

“没想到在许昌开办企业这么方便,登录网站一次全办好了。工作效率很高,工作人员非常热情。”郑亚丽高兴地说。

这是我市全力推进“放管服”改革,市级政务服务事项100%实现“最多跑一次”的缩影。

一年来,我市在深化改革过程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路,推出一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国企重组、营商环境、文旅产业、民生保障、党的建设等150项重大改革任务相继落地,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改革成绩单。

推进“放管服”改革。2020年,我市进一步精简审批事项,经过10次“瘦身”,行政审批事项已由822项减至98项,全省最少;持续扩大“一网通办”和“最多跑一次”改革覆盖面,充分利用数据共享减环节、减时间、减材料,全市1225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2010项实现了“不见面审批”,市级行政许可类事项时限压缩比为89%,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副局长赵峰告诉记者,我市市级政务服务事项能够网上办的一律网上办,100%实现二级以上深度网上办理。

此外,“i许昌”APP平台已上线375项政务及民生事项,为群众和企业办事提供了极大便利。

在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方面,我市在市建投公司成功推进市场化改革的基础上,制定并出台市投资总公司转企改革方案、市水投公司转型发展方案和市产投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加快推动市属国有投资公司市场化改革;按照专业人干专业事的原则,完成市建投公司、市属国有投资公司总经理及部分副总经理市场化选聘工作,进一步健全国有投资公司法人管理架构。

同时,按照“以混促改”原则,我市大力支持4家市属国有投资公司以设立基金、股权投资等方式,与社会资本深度融合;完成许昌开普检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该公司在A股成功上市。

在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方面,我市以“四个一百”专项行动为载体,围绕龙头企业和重点企业创新实施“链长制”,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数据显示,2020年,市、县两级累计收集各类企业问题1194个,办结1131个,办结率达94.7%,有力促进了“六稳”“六保”工作。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市专门制定了《许昌市规范政商交往推动构建新型政商关系的意见》,明确政商交往18个正面清单、21个负面清单,厘清政商交往界线和尺度,营造出风清气正的生态环境。

此外,我市还进一步完善创新驱动发展体制机制,加快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创新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深化财税和投融资体制改革,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全面改革呈现的新特点、展现的新态势、取得的新成果,格外引人瞩目。

谋划实施“自选动作”,形成许昌特色

“县管校聘”走在全省前列,文旅深度融合快速发展

社会治理、民主法治、生态环境等领域改革全面展开

2020年,襄城县库庄初级中学出现了从未有过的情况:全校10多名拥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全部走上讲台,为教师队伍注入新鲜血液。

“这种情况过去从来没有出现过。‘县管校聘’是教育综合改革的春江试水,通过这项改革,教师由学校人转变为系统人,实现了整个区域的人才流动和优胜劣汰。”库庄初级中学校长苏东垒颇有感触地对记者说。

改革无止境,唯有勇者胜。教育综合改革是我市积极谋划实施的“自选动作”,也是我市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大亮点。

此外,我市还在民主法治、社会治理、文旅融合、生态环境等领域进行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在民主法治改革方面,我市落实《许昌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人大代表联络站规范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对联络站制度建设、硬件设施、组织管理等内容进行了规范,进一步提升了代表联系群众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特别是依托代表联络站,各级人大机关持续推进代表向选民述职活动,并组织原选举单位和选民对代表任职情况进行评议,将述职评议情况作为代表是否连任的依据,充分调动了代表履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我市建立了“市委批准、政协搭台、委员参与、部门联动”的政协对口协商机制,加快智慧政协建设,推进市政协机关信息化和服务保障中心建设,探索搭建网络议政新平台,推动政协工作走进“云”时代。

在深入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方面,我市大力发展全域旅游、乡村旅游、智慧旅游,印发《关于推动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文件,促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任务全面完成,公共文化绩效考核成绩位居全省第一。

生态环境改革是我市全面深化改革的浓重一笔。

2020年,我市将落实“河湖长+检察长”工作机制列入全市河湖长制重点工作台账,推动协作机制向县级层面延伸,制定并下发了《建立“河湖长+检察长”工作机制的暂行办法》等文件,实现了“河湖长+检察长”工作机制全覆盖。

同时,我市发挥公益诉讼工作定期督导机制的作用,市河长办已向市检察院移交河湖“四乱”线索49条。

各级检察院审查后立案37件,有力地促进了河湖“四乱”清理整治,推动了工作开展。

……

一年来,随着一份份实施方案相继出台,一张张进度表先后完成,一项项改革举措陆续推进,我市全面深化改革工作以破竹之势,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纵深推进,部分领域的改革走在全省、全国前列,有力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以人民为中心,改革红利惠及更多群众

累计建成25个街道办事处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和389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

持续深化“就医一卡通”改革,解决各家医院就诊卡信息不通的问题

改革是路径,最终目的是让老百姓享受到不断释放的“改革红利”。

一年来,我市将改革目标紧紧锁定群众急难愁盼,群众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抓住什么、推动什么。唯有如此,才能持续释放红利,促进发展,改善民生,温暖民心。

教育——持续实施学前教育促进工程,启动新一轮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攻坚行动,新建中小学34所、幼儿园38所,全部消除超大班额现象,并在全省率先普及学前教育,率先通过义务教育基本均衡验收。

我市在总结襄城县教师“县管校聘”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按照市级统筹、县(市、区)级为主、分级实施的工作机制,在全市全面启动了“县管校聘”改革,1009所公办学校的3.8万名教职工踊跃参与,改革经验被省教育厅在全省推广。

养老——不断完善医养结合服务体系,提供多元化养老服务,深入推进国家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建设;以社区为依托,以科技信息平台为纽带,探索“机构托养、日间照料、居家上门”养老服务模式,多渠道增加养老服务供给;在新建住宅小区和改造后的老旧小区,按照标准配置养老服务设施,全市累计建成25个街道办事处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和389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投入使用350所示范性农村幸福院,打造了居家社区养老“许昌模式”。

医疗——不断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加快推进三个功能区、医疗机构传染病区改造,基层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发热诊室和集中隔离点等基础设施建设,有效解决疾控机构设置问题;大力实施优质医疗资源提升工程,与豫籍在沪医学专家联谊会签订医疗合作框架协议,不断深化医学合作交流;持续深化“就医一卡通”改革,市、县公立医院全部实现社保卡“通卡就医”,所有公立医院和部分民营医院实现持身份证直接挂号就医。“2020年,全市通过一卡通就医的患者达75.38万名。我市通过改革,解决了各家医院就诊卡信息不通的问题,为市民提供更多就医便利。”市医保局相关负责人称。

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

一年来,随着一项项勇于探索的改革实践落地见效,换来的是一项项可推广、可复制的深化改革“许昌经验”,展现了我市全面改革、先行先试的力度和成绩,让群众感受到改革带来的温度和实惠。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十四五”的壮美蓝图徐徐铺开,深化改革的号角响彻莲城大地,正在焕发新的生机和无限活力,必将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更上一层楼。

(本版图片由记者冯子建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