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金伟
核心提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让中华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习近平总书记的动情描述,反映的是人民的期盼,也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要求。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将之作为全市九大新兴产业之一重点推进,制定实施了《许昌市节能环保装备和服务产业发展行动方案》和《许昌市再生金属及制品产业发展行动方案》,不断建强产业链、优化价值链、提升创新链,基本形成了全链条、全循环的绿色发展格局。
精心谋划 优化布局
作为中原城市群唯一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城市,我市把无废城市建设作为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提升城市品质、培育经济增长点的重要契机,依托本地优良的生态环境和鲜明的产业特色,精心谋划了一批强基础、管长远、利大局,具备战略性、格局性、支撑性的项目,有力推动了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
——将节能环保产业列入全市九大重点新兴产业进行培育,累计投资500多亿元实施了一批重点项目,节能环保产业被纳入第一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成为全国三个节能环保产业集群之一。
——以长葛市大周产业集聚区为主体,打造再生不锈钢、再生铝和再生铜产业链。目前,大周产业集聚区年回收加工废旧金属400万吨左右,成为全国最大的再生金属基地。
——襄城县循环经济集聚区在煤焦化产业基础上,通过延链补链,拉长产业链条,形成了硅碳新材料、新能源精深加工的完整产业链条,实现了能源利用的最大化和废物排放的最小化。
——探索搭建建筑垃圾全产业链模式,支持培育建筑垃圾再生利用产业,不仅壮大了金科资源、万里交科等一批本地龙头企业,还吸引了上海山美等公司在我市开展延展性研究和产业化应用,朝着“制定一套标准、探索一种模式、落地一个产业”的既定目标迈进。
……
如今,全市已初步形成了“1+2+N”的产业格局。“1”即以大周产业集聚区为主的再生金属及制品产业;“2”即以森源电气、许继电气为代表的节能变压器和西继迅达为代表的节能电机等节能装备制造产业;“N”即产业发展中有望形成新的增长点的环保设备生产及服务产业。
此外,在产业布局上,我市初步形成了“一核、两园、两集群”的产业发展格局。“一核”即大周产业集聚区再生金属循环产业园核心区;“两园”即禹州市环保装备产业园、建安区环保装备产业园等两个先进环保装备制造产业园区;“两集群”即经济技术开发区、长葛市产业集聚区为依托的节能变压器和节能电机产业等高效节能装备制造集群。
主动服务 激发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
建设生态文明,不仅仅要种好一棵树、护好一条河,更需要在厚植绿色家底的基础上,积极推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产业转型攻坚工作部署,我市不断深入推进智能化改造、绿色化改造、企业技术改造工程。
“以重点项目、骨干企业、产业园区为抓手,围绕资源循环利用、电力行业高效节能技术和装备、电机拖动设备、环保装备和服务等特色产业,谋划布局重点项目,深入开展‘质量标杆进企业’活动,引导规上企业普遍完成新一轮技术改造,加快智能化示范园区建设,集群内企业智能化、数字化水平不断提升,产业集群协同发展态势趋于良好。”许昌市发改委负责人表示。
与此同时,我市还坚持以“四个一百”专项行动为抓手,营造良好产业发展环境:
许昌旺能环保能源有限公司与中国农业银行许昌分行达成1亿元的贷款意向,用于一项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建设;
针对能信热电公司在非供热季产能释放率低的问题,许昌市引导企业发挥现有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能力,引进全新的腐竹生产线,释放多余产能;
针对金汇中超不锈钢科技公司的用电需求问题,国网许昌供电公司为企业开辟“绿色通道”,并协同企业制定了精准核算用电需量等措施,每月可减少电费支出上百万元;
……
善谋者行远,实干者乃成。自实施“四个一百”专项行动以来,围绕“解难题、增信心、促发展、建机制”的总体要求,聚焦问题,主动服务,我市着力为民营企业减手续、供资金、化风险,大大激发了节能环保产业民营企业发展活力、动力。
扩大开放 对德合作
走进长葛市大周产业集聚区,这里的百菲萨电炉不锈钢除尘灰项目建设工地一派繁忙景象,施工围挡、喷淋装置、雾炮车等抑尘设施一应俱全。2020年3月19日,确定落户长葛;4月8日,完成土地勘测定界;5月14日破土动工……从参观考察,到正式签约,再到开工建设,用时仅220天,作为落户许昌投资额最大的德国独资项目,百菲萨电炉不锈钢除尘灰项目落地速度之快,创造了对德合作的“许昌速度”。
“该项目采用德国先进的威尔兹回转窑生产工艺,建成后将形成年处理11万吨电炉除尘灰,年产4万吨氧化锌粉的生产能力,实现每年主营业务收入4亿元、年利税2000万元,将推动大周产业集聚区再生金属产业链做优做强。”长葛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大周产业集聚区党工委书记王彦伟说。
不仅如此,2020年11月19日,在南京举行的豫苏合作项目签约仪式上,我市还和百菲萨(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现场签约投资15亿元的年产30万吨再生铝项目、年产11万吨铝盐渣循环利用项目,主要建设盐渣回收利用工厂、再生铝工厂。该项目建成后,能将废物完全循环再利用,不产生任何二次废物,彻底解决了传统铝渣铝灰处理仍有残留的问题。
近年来,我市抢抓“一带一路”倡议机遇,着力开展对德合作,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不断深化对外开放水平的重大战略。
节能环保产业是对德合作至关重要的一环。如今,借助中德(许昌)中小企业合作示范区平台,我市布局建设中德再生金属生态城,谋划引进了一批投资规模大、发展前景好、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国际合作项目,累计签订中德、中美、中日等合作项目12个,5个项目建成投产,完成投资28亿元,吸引全产业链及周边产业不断集聚。
绿色发展 变废为宝
推开门窗,绿色映入眼帘。无论是久居本地的大周人,还是外地访客,都会由衷感叹:这两年,长葛市大周镇天蓝了、水清了,产业也更“绿色”了……
殊不知,这样一个中原小镇,在废旧金属回收行业享誉全国。“无论来自全国哪个地方的废钢、废铝、废铜,到了大周,都将被赋予‘二次生命’。”日前,长葛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大周产业集聚区党工委书记王彦伟告诉记者。
大周镇在绿色发展的理念指引下,发展方式愈加规范,污水处理、固废处置等各项基础设施完善,达到国内一流水平;产业链条趋于完整,以废旧金属的回收、加工、销售为主导,形成了再生铝、再生铜、再生镁、再生不锈钢四大产业集群,催生了金汇产业集团、金阳铝业、青浦合金、德威科技等一批再生金属龙头企业。
以河南金汇不锈钢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金汇不锈钢”)为例。该公司是目前全国最大的利用废旧不锈钢进行再生产加工的全产业链民营企业,也是河南省唯一一家全产业链不锈钢企业,现已成为大周镇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国家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单位。
不仅如此,2020年6月,金汇不锈钢下属青浦合金材料有限公司投资5000万元的“烧结机超低排放改造项目”正式投入运行。“这套设备符合国家最新排放标准,至少能用10年之久!改造后的烧结机将彻底与‘环保政策’说‘拜拜’!” 青浦合金设备部经理赵彦超说
去年8月,为选择合适的环保设备,赵彦超带领技术骨干奔波5000多公里,去外地考察,在几十个环保备选方案中,选择了目前这款成本最高、排放标准最好的超低排放设备。
“企业虽然投资环保5000万元,但未来省下的材料成本会远远大于投资成本,升级改造后的生产成本要比改造前低得多,有利于提高金汇集团的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金汇产业集团副总裁李如怀说。
值得一提的是,该公司还“牵手”世界500强企业——德国汉高集团,开展无硝酸酸洗和新型酸回收技术合作,实现酸洗过程中的自动化循环利用,每年可降低生产成本近千万元。
德国汉高集团拥有近150年发展历史,在金属表面处理、可持续酸洗等方面拥有十分成熟的无硝酸酸洗技术,绿色环保,节能减排,无危废产生,同时还可实现高酸条件下金属离子的高效回收,回收率95%以上,实现了酸洗过程中酸的自动化循环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再生金属王国”,未来可期。“现在,我们的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实现年回收废旧金属300多万吨,再生各类金属240万吨,基本拉圆再生铝、再生铜、再生镁、再生不锈钢四大产业链,真正让废旧金属变成了‘金疙瘩’,让绿色成为发展的底色。”王彦伟说。
(本版图片为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