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就业创业

驻村,要“驻”到群众心窝里

——记市人社局驻长葛市石固镇沈庄村第一书记周晓浩

周晓浩(左)指导群众通过“打工直通车”找工作。

本报记者 胡晨 王金伟 文/图

“周书记,过完春节想出去打工,能不能帮忙查找招聘信息?”

“没问题!来村部登记一下信息,我们给大家牵线、介绍工作……”

2月23日,面对来村部办事的几名群众,市人社局驻长葛市石固镇沈庄村第一书记周晓浩高兴地说。

沈庄村,地处长葛市石固镇西部,与禹州市、建安区交界,是一个偏远村。用村民的话说,走几步路就踩到禹州的地界了。“全村下辖4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共610户2508人,党员80名,耕地2170亩,稳定脱贫户(不享受政策)235户1006人,脱贫不脱政策户22户58人。”说起沈庄村,周晓浩如数家珍。

“无论是修道路、建游园,还是改厕所、通天然气,周书记扎根基层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促发展的足迹遍布村里的角角落落。”记者走进沈庄村,和该村党支部书记张宏安一见面,他就谈起了周晓浩驻村的点点滴滴。

2020年年初,市人社局创业保障中心副主任周晓浩被组织选派到沈庄村任第一书记。驻村近一年,在市人社局党组的大力支持下,他给沈庄村带来了一系列新变化——

多方筹资32万元,新修村部至董河湾村600米水泥道路,方便群众出行;贫困发生率降为0,建档立卡贫困户22户58人全部实现脱贫摘帽;协助村“两委”积极开展“厕所革命”,全村改厕率达到85%;协调天然气公司,为村民开通天然气,群众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开通“魅力沈庄”微信公众号,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累计编发各类信息100余篇……

脱贫攻坚——

建档立卡贫困户

全部实现脱贫摘帽

“真心感谢周书记,啥时候都惦记着俺家!”一说起周晓浩,沈庄村贫困户沈国东就激动万分。

50多岁的沈国东以前在武汉打工,月薪3000元,除去给妻子看病、吃药的费用外,勉强糊口。后来,由于他的儿子患恶性高血压肾损害,需做肾移植手术,医疗费昂贵且肾源难寻,沈国东主动为儿子捐肾,花费10多万元。

就这样,捐肾后的沈国东身体状况越来越差,失去了劳动能力,一家三口的生活陷入困境。

周晓浩对沈国东一家格外上心,每次走访,他都鼓励沈国东和其妻子要树立信心,相信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如今,沈国东在村里实现了再就业,其儿子也在一家驾校上班。再加上享受了低保等各项帮扶政策,一家人的生活渐渐有了起色。

不仅如此,周晓浩还帮助该村贫困户及困难群众申请享受各项帮扶政策:

为董振军、尚马琴、董利峰、王广民、杨遂记等7户申请最低生活保障;为董振军、董纪增、王纪妮等3户申请低保升级;

帮助王荣芝、赵香荣、沈全甲、董纪增、董西法等6人办理残疾人证,申请残疾人两项补贴;

帮助董振军、肖彩玲、王永业、王小华等4人更换慢性病卡;

为王志杰、沈国东、王永业申请了临时救助;

为杨根记二儿子杨锦超申请事实无人抚养孤儿补贴……

经过不懈努力,目前,沈庄村贫困发生率降为0,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2户58人全部实现现行标准下顺利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全部实现就业。

为民服务——

群众对村“两委”干部

满意度不断提升

“作为第一书记,我的工作就是带领驻村工作队坚持以服务群众为出发点,把实事好事办到群众的心坎上。”周晓浩说。

在沈庄村,他积极指导村“两委”干部坐班值班、为民服务全程代理等工作,做到村部一周7天天天有人在,小事不出村,大事有人帮忙办,群众对村“两委”干部满意度不断提升,村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日渐增强。

同时,他积极协调市交通运输局和长葛市总工会,多方筹集资金30余万元,新修村部至董河湾村水泥道路600米,提升了该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方便群众出行。

不仅如此,他还协助石固镇党委、镇政府认真落实残疾人、“五保户”、孤儿、“三留守”人员等特殊群体的各项保障政策,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2020年,周晓浩累计走访农户、加工户、贫困户等800余人次;筹资9.6万元对村卫生室进行了硬件改造提升,实现了“六室分离”,让村民在村里就能享受良好的医疗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周晓浩还协调中广核(河南)新能源有限公司为沈庄村铺设天然气管道,在今年春节前夕正式实现了通气,改善了群众的生活条件。

基层治理——

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改善

村民生活环境不断优化

近年来,沈庄村基层党建日趋规范,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改善,村民生活环境不断优化,基层治理水平不断提升。2020年4月,沈庄村被表彰为“许昌市文明村镇”。

目前,该村村内和附近通有公交车,群众全部吃上了水质达标的自来水;户户通电,通广播电视;村内建有文体健身广场、文化大舞台;村集体收入近10万元。

“村里每件大事都要按照‘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让党员、村民代表参与决策,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所有事务都摆到桌面上,所有事情都保持高度透明,做到党务、村务、财务‘三务’公开透明,营造了融洽的干群关系氛围。”周晓浩告诉记者。

2020年,周晓浩积极开展“5分钱工程”,经过宣传动员,号召全村常年在家的群众每人每天捐5分钱,共筹措3.6万元,镇里给予配套资金3.6万元,主要用于全村“美丽乡村”建设。同时,他带领该村积极开展“厕所革命”,协助村“两委”推动整村改厕工作,协调市农办给予政策倾斜,解决了资金难题,改厕工作进展顺利,改厕率达到85%,基本完成了任务。另外,他还积极协助村“两委”开展矛盾调解化解,妥善处理矛盾纠纷,树立新风正气,营造文明和谐的村庄环境。

成绩属于过去,未来任重道远。“2021年,我将继续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好,把党的政策落实好,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真正做到为民服务。”周晓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