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全市领导干部会议明确指出,实现“开好局、起好步”,就要树牢底线思维,时刻绷紧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这根弦,自觉扛牢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的政治责任,全力以赴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风险无处不在,看不到风险是真正的风险,看轻风险会产生更大的风险。只有树牢底线思维,才能有效管控危机、风险等负面因素,做到防患于未然,赢得工作主动权。
底线是不可逾越的警戒线,是事物质变的临界点。一旦突破底线,就会出无法接受的坏结果。就当前来看,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是“底线”中的“底线”。一旦疫情防控出现问题,区域经济发展、社会秩序都将受到严重影响。虽然我市去年2月底以来没有新增确诊病例,但是随着天气转暖,人员流动性加大,群众性活动增多,我们决不能有丝毫麻痹思想、松懈情绪,必须保持高度警惕,毫不放松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确保疫情防控不出现任何闪失。
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既要警惕“黑天鹅”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受益于中央、省、市抗疫纾困政策的全面出台,绝大多数企业目前已熬过最艰难的至暗时刻,但疫情期间现金流短缺、负债率提高等后遗症逐步显现。而我市民营经济占比高、实体经济占比高、经济外向度高、制造业占比高,企业不可避免面临现金流、外贸冲击及生产成本递增等风险挑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予以防范化解。尤其是要高度重视实体企业资金链、担保链安全问题,严格落实金融政策,完善金融服务体系,让更多金融活水直达中小微企业。
安全稳定是保底工程。没有安全稳定的环境,什么事情也干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去。157个亿元以上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在建项目、规模以上企业复工复产,如今的许昌大地处处涌动着不负春光、大干快上的建设热潮。越是热潮涌动、干劲十足,我们越是要保持清醒头脑,全面扎实做好安全生产、信访稳定等工作,决不能因为安全稳定问题“拖延”发展步伐。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防风险本身就是在促发展,能不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衡量领导干部治理能力的重要标准。这就要求各地各部门“看好自家门、守好自家田”,未雨绸缪、主动出击,全面排查、研判风险隐患,做好防控预防,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为“智造之都、宜居之城”建设提供坚实的环境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