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新 通讯员 宋文倩
市七届人大六次会议期间,人大代表提出议案12件,经研究审议,确定1件;人大代表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以下简称建议)186件,涉及财经、农业、城建、文化、教育、卫生、政法等方面。
一年过去了,在市七届人大七次会议即将召开之际,记者对议案建议办理情况进行了采访,了解到在市政府领办、相关部门承办、市人大常委会督办下,这一桩桩、一件件议案建议得到了有效落实,办复率100%,满意和基本满意率100%。
其中,海啸等10位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智造之都、宜居之城”建设的议案》经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审议,将其列为议案,并提出处理意见交市政府办理。
市政府高度重视该议案的办理工作,围绕“智造之都、宜居之城”建设,陆续出台了“1+20”配套政策文件,进行全面部署,各级各部门细化目标任务,狠抓工作落实,“智造之都、宜居之城”建设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
一年来,我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持续实施以智能制造为引领的“三大改造”,12家企业入选国家、省制造业和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项目,19家企业入选省级智能工厂(车间)。
大力推进九大新兴产业专班建设,谋划实施101个项目,总投资908.3亿元。大力引导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评选35家企业为我市第一批“隐形冠军”培育企业,推荐2家企业申报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
开放创新动力活力持续增强。实施“2020创新年”行动,召开全市创新驱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拿出近3000万元重奖高质量发展企业。32家企业首次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超过200家。围绕支持黄河鲲鹏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建立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强化人才支撑,拥有“许昌英才计划”高层次人才788人,高级职称人数突破万人大关。累计达成对德合作协议97个、落地合作项目43个。
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着力构建现代综合交通体系,推动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大力实施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制定了5G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编制了5G基站专项规划,截至去年12月份,全市5G网络建设累计投资5.8亿元,累计建成5G基站1641个,超额完成1500个基站的年度目标,5G网络实现了县城以上城区全覆盖和垂直行业应用场景按需覆盖。
新型城镇化水平再上台阶。许昌市全域成为全国11个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之一,河南省唯一。编制的《许昌市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改革实施方案》获批。初步建立了“1+6+N”政策体系,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交易实现突破。积极主动融入郑州都市圈建设,加快郑许一体化步伐,深入推进“六个对接”,郑许市域铁路许昌段有序推进。扎实推进百城建设提质工程,扎实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启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该议案的办理取得了丰硕成果,“智造之都、宜居之城”建设已成为推动许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牵总工程和全市人民群众对未来的美好愿景。
除此之外,市七届人大六次会议期间代表所提建议办理工作也取得实效。
针对《关于加大突发疫情防控工作的建议》的办理,我市严格落实“四早”措施,构筑严密防控体系,在全省较早实现确诊病例“清零”。先后印发了《许昌市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许昌市新冠肺炎流行病学调查实施方案》《许昌市新冠肺炎密切接触者和密接的密接隔离医学观察实施方案》;为应对大规模核酸检测,研究制定了《许昌市应对冬春季新冠肺炎疫情核酸检测应急预案》。截至目前,我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有序开展,防控救治有力有效,疫情防控持续向好,生产生活全面恢复。
针对《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建议》的办理,我市举办了制造业企业座谈会、中小微企业座谈会、经济运行分析会,加强政企沟通交流、提振企业发展信心。深化“四个一百”专项行动,开展“一联三帮”保企稳业、民营经济“两个健康”专项行动,建立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企业制度、首席服务官制度、分层级解决问题机制,开通网上诉求响应平台。2020年,市、县两级共有252名领导干部联系590家企业、94家商会,318名首席服务官服务880家企业,累计帮助企业解决各类问题1106个。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这是人大代表向人民群众许下的庄严承诺。无论是全市的发展大计,还是涉及群众的柴、米、油、盐,都是人大代表关注的问题。一件件议案、建议的提出,一个个事关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的解决,有力地推动了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