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生产总值增长7.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1.3个百分点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左右,进出口总值稳定增长,城镇新增就业4.9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左右,粮食产量保持在280万吨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
1聚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着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加快发展现代工业,实施鲲鹏计算、5G等新兴产业链现代化提升计划,推动建材、化工等传统产业绿色提质。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深化“两业”融合,提升工业设计、技术研发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做大做强供应链平台。
2坚持创新驱动发展
着力提升发展新动能
●集聚高端创新资源。深化与中科院等知名高校院所合作,开展创新资源共享和科技联合攻关,打造科技创新共同体。
●培育壮大创新主体。实施培育创新型企业三年行动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春笋”计划,优化提升孵化培育等服务。
●建设完善创新载体。复制推广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0条支持政策,让更多科技型企业享受“政策红利”。
●深入实施英才计划。完善柔性引才机制,建立以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与团队激励机制。
●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实施研发投入提升专项行动计划,鼓励引导企业持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力度。
3充分挖掘内需潜力
着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
●千方百计保护市场主体。深化“四个一百”专项行动,完善企业帮扶政策“工具箱”,落实各项减税降费让利政策。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围绕先进制造业、新型城镇化等“6大领域”,抓好220个以上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1100亿元以上。
●全面促进消费。增加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高标准建设城乡高效配送示范城市,加快完善农村流通体系。
●推动外贸平稳增长。鼓励外贸企业开发新兴市场,办好第3届发制品跨境电商大会。
4突出宜居之城建设
着力提升新型城镇化水平
●深入推进郑许一体化。加快实施郑许一体化发展规划,持续加强“六大对接”,推动郑许一体化取得更大实质性进展。
●着力提升城市品质。高质量编制国土空间规划、专项规划和城市设计,深入实施百城建设提质工程。
●加快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强化县域产业支撑,支持各地发挥比较优势,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集群。
5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着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高标准建设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务实推动“5+1”改革,促进城乡生产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
●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开展粮食作物新品种技术攻关,新建高标准农田6.1万亩,粮食面积稳定在670万亩以上。
●持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实施绿色品牌农产品“五个一”行动计划,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等载体建设。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分类推进村庄建设,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农村面源污染防治,提高垃圾、污水处理能力。
6深入推进改革开放
着力厚植发展新优势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化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全面推开校长职级制,推动集团化办学深度融合。
●深入推进开放招商。加大专题招商力度,拓展豫沪合作,深化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区交流合作,掀起谋开放抓招商新高潮。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和政务流程再造,推动更多事项“一网通办”“掌上可办”。
●壮大民营经济。开展“两个健康”“一联三帮”行动,精准施策纾困解难,助推民营经济提质增效。
7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着力改善环境质量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抓好重点企业、重点时段、重点区域管控,加快产业、能源、运输、用地和农业投入结构调整,从源头治理环境污染。
●加快建设森林许昌。持续开展国土绿化,加强生态廊道建设,推进“果树进村”,完成林业生态建设11万亩。
●强化节能减排降碳。研究制订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推进重点领域低碳化,推动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和绿色化改造。
8兜牢基本民生底线
着力增进人民福祉
●扎实办好民生实事。实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加快补齐农村教育短板,完善农村基础设施。
●稳定扩大社会就业。落实失业保险普惠稳岗返还政策,深入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抓好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工作。
●全面推进教育新三年攻坚。扩充高中阶段教育资源和城市学校学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实施“六个一百”培育工程。
●深入推进健康许昌建设。实施健康许昌行动,加快市级“四所医院”和县级“三所医院”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
●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实施公共文化服务提升工程,拓展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成果。
●提升社会保障能力。落实养老、失业、工伤保险省级统筹制度,实施基本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市级统筹。
9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着力筑牢安全发展屏障
●慎终如始抓好疫情常态化防控。加强进出口、冷链物流等重点场所关键环节管控,强化重点人群排查管理和防控物资储备。
●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抓好金融风险防控,严厉打击各类非法金融活动。
●抓实抓牢安全生产。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抓好交通、煤矿等重点领域安全防范。
●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加强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
(文字整理 冯子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