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部手机、2部平板电脑……12年来,退休老党员刘书杰靠着些“法宝”,走遍祖国的山水,寻访红色景点,撰写了100篇文章,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4月1日,阴雨,记者来到位于市区前进路的一小区,见到了老党员刘书杰。他拿出一部平板电脑,向记者讲述他撰写100篇文章背后的故事。
12年,寻访100多个红色景点
12年,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段长长的时光。在这段光阴中,刘书杰走访、撰文,用自己的方式讲述党史故事。
说起自己寻访红色景点的初衷,刘书杰这样说道,2009年,国家公布了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名单。
“看到名单上毛泽东、方志敏、马本斋等这些名字后,我心潮澎湃,萌生了这个想法。”刘书杰说,从2009年开始,他就开始走上了漫漫红色寻访之路。
为了规划好寻访路线,刘书杰先做了大量的功课。他以这些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名单为基础,查阅各个地方的党史资料。
“翻阅大量党史资料后,我决定根据这些人物的家乡和党史大事发生地两条线走访。”2009年,刘书杰把寻访的第一个地点定在了浙江嘉兴南湖。
“嘉兴南湖,是新中国的摇篮,因为它孕育了中国共产党。”刘书杰说,在这条红船上,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第一个《决议》,并选举了党的中央局领导机构,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革命的航船从此扬帆起航。
此后,刘书杰没有停止寻访的脚步,他从浙江嘉兴南湖开始,最东到达了烟台马立训纪念馆,最西到达新疆的军垦纪念馆,最北到达黑龙江,最南到达广州澎湃故居。
每到一处,刘书杰都会详细记录。十几年来,刘书杰走访了100多个红色景点,并将这些走访笔记写成文字,运用自媒体的方式宣传党史故事。
“十几年来,你是靠什么坚持下来的?”记者这样问道。他笑着说:“寻访的历程也让我重温了党史,更加坚定了心中的信仰。”
5部手机、2部平板电脑,
记录红色故事
说起十几年来跑过的红色景点,刘书杰充满了自豪。
“我是1979年入党的,有着42年党龄。”刘书杰说,他在部队时,是做通讯技术的,对电子产品接受得比较快。
说着,刘书杰起身从房间里拿出5部手机和2部平板电脑,“这些就是我这些年走访中使用的‘工具’。”
刘书杰说,智能手机有录音转换成文字的功能。每到一处,他都会拿出手机,将这些红色景点的介绍文字读一遍,然后再转化为文档保存起来。“这样很方便,回来之后,我再根据这些文字,撰写文章。”刘书杰说。
一路走来,刘书杰先后更换了5部智能手机和2部平板电脑,走访红色景点的目标也越来越清晰。
“用文字记录下这些历史,为中国共产党百岁生日献礼。”刘书杰说,这两年,他的主要工作就是整理这些文字,然后通过自媒体的方式发表。
刘书杰撰写的《缅怀先贤韵文百篇庆党百年》系列文章在网络上的点击率很高,诸如《追随兄长 善“守后方”命断新疆》《红军师长激战赣南 被包围掩护部下脱险》等文章被不少媒体转载。
100篇韵文,字字饱含深情
“天资聪颖意志坚,对诗厅堂,被众夸奖。随父迁京考北大,组团演讲,为民主张……”这是《一剪梅 邓中夏》中的一段文字。
刘书杰创新表达方式,对文章的撰写采用韵文的方式,用简洁、对仗的语句,书写革命先烈们波澜壮阔的一生。
其中在《满江红 王克勤》一文中,刘书杰用“一个人,力有限。合众志,能移山。智贤重团结,易化艰险”的语句,表述了王克勤坚定的革命信念。
“写韵文很费力,讲究押韵、对仗。每篇文章,我都会选择适合的词牌名。”刘书杰说,写作也是他的业余爱好。
这么多年来,刘书杰把一本《唐诗宋词选注》当成“老师”,不断在文学的道路上探索。
看着自己精心撰写的100篇红色文章,刘书杰激动不已:“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心愿,一个老党员向党的100周年华诞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