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捐赠6万元防疫物资助力疫情防控,助推新疆2000余名群众就业, “十四五”期间将安排援疆项目39个——

天山脚下见证许昌担当

本报记者 许廷合 通讯员 白君升

“没想到哈密的葡萄干个头儿这么大,吃起来也很甜。”4月9日,走进市援疆·消费帮扶展示中心的市民李璐说,“在家门口就能买到原汁原味的新疆土特产,还能通过VR体验巴里坤的风土人情,感觉很不错。”

身处中原腹地却能零距离品味原生态的“新疆好味道”,得益于我省第十批援疆许昌工作队(以下简称市援疆工作队)的牵线搭桥。今年1月,在市援疆工作队的全力推动下,市供销公共服务有限公司与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县正式签约,成立市援疆·消费帮扶展示中心,对来自巴里坤等地的土特产进行展示和销售,不仅打通了巴里坤县土特产内地营销的新渠道,还见证着许昌对对口支援地巴里坤县在合作交流见深度上的庄重承诺。

“带着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的重托,市援疆工作队于2020年4月抵达巴里坤。一年来,我们切实践行胡杨精神,扎实有序推进各项工作落地见效,积极为巴里坤县高质量发展贡献许昌力量,目前援疆工作渐入佳境,让当地群众享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巴里坤县委副书记、市援疆工作队领队宋颖钊说。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曾一度打乱援疆工作的节奏。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许昌援疆铁军不等待、不观望,主动作为,协调组织许昌市爱心企业先后向巴里坤县捐赠了价值6万元的防疫物资,及时将许昌人民的深情厚谊送到巴里坤县疫情防控一线。宋颖钊介绍:“在积极提供防疫物资的同时,我们还认真组织开展医疗帮扶。许昌市医疗援疆‘小组团’4名队员到达巴里坤县后坚持守在防疫一线,协助开展核酸检测、参与流行病学调查、帮助完善疫情防控应急预案,以实际行动助力巴里坤县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项目工作是援疆工作的主业。为确保援疆工作有序衔接、高效推进,市援疆工作队一手抓疫情防控阻击战,一手抓援疆项目建设攻坚战。目前,其在巴里坤县援建投用的项目已安置就业2000余人,巴里坤县群众文化活动中心等4个“十三五”在建项目均按要求顺利推进。记者了解到,“十四五”期间,市援疆工作队在巴里坤县共谋划实施援疆项目39个,总投资5.74亿元,其中直接惠及民生的项目占总投资额的80%以上,建成后将进一步增强当地群众的获得感。

倾情援疆,更要在谋长远之策上出实招儿。围绕巴里坤县特色资源和产业,市援疆工作队大力实施产业链提升工程,锻造产业链长板,加大煤炭深加工、煤基新材料、农牧产品加工等项目的招引力度,目前发制品订单式加工项目已成功签约,年产5000吨驴血酒项目已达成合作意向。同时,市援疆工作队积极创新招商模式,与河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及北京、上海、新疆等地的河南商会进行深度对接,以一事一议的方式开展委托招商。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为稳步推动当地教育高质量发展,在做实结对共建中,市援疆工作队充分发挥组团式教育援疆的机制优势,主动参与学校“传帮带”工程,多次上公开课、观摩课,真诚地介绍自己的教学经验。目前,6名援疆教师在学校安排下,共结成6个“师徒对子”,不仅为当地教育输送了新鲜“血液”,还为当地打造了一支带不走的教师团队。

“对口援疆是国家战略之举,也是雄壮的伟大乐章。作为一名普通的援疆人,我认为援疆不能只局限在教学工作,更要在促进两地多元交流交往交融方面下功夫,这样才能不负‘使者’身份。”许昌援疆教师吴红军告诉记者,为发挥文化凝聚作用,构建共有精神家园,一年来,市援疆工作队积极牵线搭桥,许昌、巴里坤县两地共同组织开展“一封信一座桥一方案”“大手拉小手”“书信手拉手”“与新疆伙伴共迎双节”等结对交流活动10余次,不仅进一步深化了两地青少年的情感和友谊,而且搭建了民族团结的友谊桥梁,为两地学校的后续合作发展提供了广阔平台。

“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宋颖钊表示,奋斗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市援疆工作队将知责奋进、积极作为,在对口援疆广度拓展、深度挖掘、力度强化上狠下功夫,不断提高对口援疆的综合效益,努力实现‘为巴里坤人民服务,为许昌人民争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