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朱堂村:生态农业打造致富“金链条”

■本报记者 毛迎

4月13日,天气晴朗。在襄城县汾陈镇朱堂村的蛋白桑种植基地内,灿烂的阳光照射在一望无际的桑田里。一棵棵茁壮的蛋白桑“举”着一簇簇嫩绿的新叶,片片叶子随风摇摆形成绿色的“波浪”,目之所及,尽是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今年朱堂村种了200亩蛋白桑,5月中旬开始采收第一茬。蛋白桑浑身是宝,嫩桑叶不仅是一种营养丰富的蔬菜,还可以做成茶叶,剩余的蛋白桑叶可以作为生物饲料,供朱堂村的生态养猪场使用。”朱堂村驻村第一书记关付学说。

郁郁葱葱的蛋白桑园,只是朱堂村发展生态农业的一个环节。

朱堂村位于襄城县汾陈镇最东部。关付学是朱堂村人,他被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党委组织部选派到朱堂村任驻村第一书记。“在驻村工作中,我把发展生态农业作为带动村民致富、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2018年,朱堂村建起了生态养猪场。2019年增加了生物有机肥加工厂。2020年,村里建起了生态茶厂。”关付学说。

提到茶叶,你可能首先会想到毛尖、普洱等品种,位于中原腹地的许昌并不是茶叶产区,朱堂村为什么会建起生态茶厂呢?2018年,朱堂村引进种植了60亩蛋白桑,主要用于制作生物饲料,提高猪肉的品质。蛋白桑蛋白质含量高,营养丰富,嫩芽用来做菜味道鲜美,关付学尝试将桑芽菜投入市场,反响非常好。“我们考察了一下市场,发现桑叶茶因为具备保健功效,很受消费者欢迎。蛋白桑叶一年收割四茬,可连续收割20年,如果能通过深加工提高其附加值,长远效益明显。”关付学说,他因此萌生了建茶厂的想法。

2020年7月份,朱堂村建成了生态茶厂,当年生产桑叶茶1.5吨,效益很可观。2021年,朱堂村蛋白桑种植面积达到了200亩。“我们村今年预计出产桑叶茶2吨,桑芽菜70吨,生物饲料5000吨。”关付学说。

4月春光明媚,在位于朱堂村的生态养猪场内,一头头体型匀称的黑猪正在奔跑、觅食。“这些猪的‘伙食’好着呢!我们将麸子、玉米、豆粕和蛋白桑叶、包菜等混合在一起,配成发酵饲料喂它们,天热的时候还往饲料里加西瓜。饲养区种了很多梨、桃等果树,放养的猪‘野性十足’,果实成熟时常常把果树的枝咬断,‘偷吃’果子。”工作人员张学英笑呵呵地说。

因为生长环境比较自由,关付学把朱堂村生态养猪场出产的黑猪注册成“撒欢猪”商标。

生态养猪场的饲养区被分隔成20多个“撒欢猪”运动场。“饲养区采用的是轮牧模式,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在这些长满野菜和青草的场地‘休养’两个月后,工作人员就会把‘撒欢猪’转移到这里活动。”关付学说。

自由生长的“撒欢猪”销路如何呢?该村党支部书记李纪德说,朱堂村已经形成“撒欢猪”从农场到餐桌完整的产业链,从根本上解决了销路问题。

提到饲养场,人们一般会避而远之,因为传统的圈养方式容易造成污染。而朱堂村的生态养猪场却没有异味儿,这与猪吃纯粮草食物、喝经过多层过滤的深层地下水、经常在室外运动有关系。另外,朱堂村还建起了生物有机肥加工厂。工作人员每天会把猪的排泄物清理出来,运到生物有机肥加工厂干湿分离后进行发酵。发酵好的有机肥被投放到桑园里,成为促进桑叶茁壮成长的优质肥料。

如今,朱堂村已经形成种植、饲养、有机肥生产、桑叶深加工四个紧密衔接的产业链。管理桑园、采摘和加工桑叶及生猪饲养、运输等环节都需要用工,为朱堂村村民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该村村民邢素展高兴地说:“我在家门口就能务工,一天收入100多块钱,还能照顾孩子,别提多高兴了。”

“我们村依托现代化生态农业生产项目调整了种植、饲养结构,拓宽了村民的就业渠道,使不少村民脱贫致富。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了,村里修了水泥路、建了文化广场,村容村貌有了明显改善。”李纪德说。

种植蛋白桑生产桑叶茶、桑芽菜和生物饲料,生物饲料直供生态养猪场,猪的排泄物和碎秸秆进入生物有机肥加工厂,加工成的有机肥被投放到桑园里……朱堂村的农业生产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在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今年,我们进一步明确了朱堂村的发展定位,即打造‘四新’——桑叶养猪新产业、循环经济新样板、餐桌直供新示范、乡村振兴新高地。我们正在扩大生态茶厂和桑芽菜加工车间的规模,进一步发挥蛋白桑产业的带动作用,努力将朱堂村建设成美丽的‘桑茶小镇’。”关付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