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松召峰 吕正子
发展教育是促进老少边穷地区发展和保障弱势群体权益的重要手段。我市有尊师重教的良好传统,特别是2016年至2020年,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期间,我市专门成立了教育扶贫行动指挥部,整合教育脱贫攻坚工作力量,确保教育扶贫工作顺利推进。
几年来,我市教育部门坚持把招生入学和控辍保学工作同部署,建立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狠抓农村学校建设,打造高素质的农村教师队伍,重视家庭贫困学生和贫困家庭劳动力技能培训,让贫困户“有鱼”更“能渔”,全力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走出了许昌教育扶贫的新路径。
9700余万元助学金,助力贫困学子
小培(化名)是禹州市顺店镇走出的一名贫困大学生。她的父母常年有病,家庭生活困难,她曾有过辍学的想法。顺店镇的帮扶干部获悉小培的处境后,同她进行了思想交流,鼓励她坚持求学。帮扶干部帮助小培的父母落实低保、计生补贴政策,为小培申请了教育资助,并帮小培的父亲争取了公益岗位以增加家庭收入,解决了小培的生活之忧。最终,小培于2020年考上大学并顺利入学。
小培的经历是我市积极推进教育扶贫工作的缩影。据许昌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已建立学前教育至研究生教育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实现了各个学段全覆盖、公办民办全覆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的“三个全覆盖”。2016年至2020年,全市共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18086人次,发放助学金9700余万元。
1696名新教师“下乡”任教
一支高素质的农村教师队伍,是推进教育扶贫顺利完成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我市始终重视农村贫困地区师资队伍建设。
一方面,我市教育部门对全市贫困村学校(教学点)教师进行培训。2017年以来,我市教育部门针对全市61个贫困村学校(教学点)教师,先后开展了7期专项培训。2017年至2020年,全市共培训贫困村学校(教学点)小学语文、数学学科教师492人次。
另一方面,我市教育部门积极提升农村教师待遇。2016年以来,各县(市、区)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教师3160名,其中1696名安排到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或偏远学校任教;同时,全面落实惠及农村教师的生活补助政策。
此外,我市教育部门还加强教师编制管理,推动城镇优秀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
贫困村学校多媒体覆盖率达100%
在打造农村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同时,我市持续改善农村地区学校硬件条件,提升贫困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保证教师配备标准、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标准、基本教学仪器设备配备标准等城乡统一,保证政策、资金、项目向贫困农村地区倾斜。
据统计,截至2020年年底,全市共计实施贫困村校舍建设项目77个,涉及贫困村学校54所,投入资金5320.12万元。全市共投入资金920万元用于46所贫困村学校、40个教学点教育装备配备和功能室建设。
在推进贫困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我市贫困村学校校园网接通率达到100%,多媒体教学设备覆盖率达到100%,已基本满足教学需要。
这些项目的实施,大幅提升了贫困村学校的硬件水平,改善了薄弱学校办学条件。
完成贫困劳动力培训2350人次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市坚持把家庭贫困学生和贫困家庭劳动力技能培训作为促进家庭贫困学生就业、贫困家庭劳动力创业增收、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有效手段。
据市教育局职业与成人教育科工作人员介绍,截至2020年年底,全市共完成贫困劳动力培训2350人次,完成“两后生”培训8000余人次,完成新型职业农民培训510人次。同时,各职业院校还配合政府各职能部门有序开展了各类职业培训活动,完成家政服务、农村剩余劳动力、农村致富带头人、健康养生、退役士兵等各类培训4398人次。
“在稳定脱贫奔小康的新征程中,我市教育部门将按照既定目标任务,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发扬连续作战的优良作风,坚持目标导向,坚持精准方略,加快补齐短板,巩固脱贫成果。”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