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平安许昌

祖孙三代反目争遗产 法院诉前调解续亲情

本报讯(记者 李小娟 通讯员 张棣)“我体谅老人的心情,作为儿媳我该尽的孝心依然会尽到,也会好好带大儿女。”4月27日,在调解协议书上签字后,被告赵某恳切地说。当日,魏都区人民法院通过诉前调解成功化解了一起涉祖孙三代的遗产继承纠纷。

赵某现年46岁,魏都区人,2012年与离异且有一子的张某登记结婚。婚后,二人于2014年生育一女。2020年12月,张某不幸病故。今年3月,张某父母一纸诉状将儿媳赵某和孙子孙女告上法庭,理由是“儿子死后,儿媳赵某不愿意公开儿子遗产的数额及资料,意图隐匿和占有属于儿子的部分遗产”,要求对儿子的遗产进行分割。

考虑到该案为家事纠纷,案件的处理影响多名家庭成员间的关系,魏都区人民法院在征得双方当事人同意后,将此案委派至当事人居住地的街道办事处人民调解委员会由人民调解员进行调解,并向原告律师发出律师调查令,由其持令调查被继承人张某的遗产情况。

经查,被继承人张某名下有2套房产、2个车库和1辆汽车。对此,原被告双方均无异议。那么,这些遗产该如何分割呢?

调解之初,张某父母情绪十分激动,加之丧子之痛,誓要将诉讼进行到底。调解员多次与双方当事人沟通,详细分析双方提供的证据,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说双方念及亲情,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在调解员的耐心劝导下,张某父母的情绪才得以平复。

“不管是作为原告还是被告,老年丧子、中年丧夫、幼年丧父,都遭遇了人生的不幸。你们本应该相扶相帮,共渡难关,不能再因为遗产纠纷对簿公堂,导致祖孙三代的亲情产生更大的裂痕。”随后,调解员多次与原、被告及原告代理人电话联系,反复做其思想工作,让原、被告之间冷却的亲情慢慢升温了起来。

经协商,原、被告就遗产分割问题达成一致意见,即2处房产分别归张某父母、赵某母女所有,至于2个车库,张某的儿子、赵某母女各分1个。4月27日上午,双方当事人如约来到魏都区人民法院,分别在调解协议书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并按下了指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