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特别报道

努力让每一位残疾人生活更幸福

——我市大力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综述

5月12日,市残联在禹州市郭连镇韩楼村开展助残捐赠活动,向百余名残疾人和困难群众捐赠日化用品、女鞋等物资,价值近2万元。 崔雨梦 摄

5月16日是第31个全国助残日。当日上午,市残联在市交通医院开展“巩固残疾人脱贫成果,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主题宣传活动,发放辅助器具近300件。 崔雨梦 摄

本报记者 付家宝

身有残疾,但他们一直感受着爱的呵护;虽然无声,但是党和政府一直给予他们强有力的援助;他们虽然生活不便,但是隐形的翅膀一直在帮助他们自由翱翔……在许昌,关爱的阳光照亮每一位残疾人的心灵,让他们拥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近年来,我市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完善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快推进残疾人全面小康进程,扎实推动残疾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残疾人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持续提升,为开创新时代残疾人事业新局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民生为本

助残保障暖民心

家住禹州市方山镇的少年晓东(化名),12岁时因遭电击导致右腿截肢,生活无法自理,严重影响生活和学习。去年,他在市残联的帮助下,免费装配了假肢。如今,他能够使用假肢和其他人一样生活,并且重新回到学校。

“幸福的道路上,不能让一个残疾人掉队!”在莲城大地上,我们总能感受到这种温暖和力量。

数据是最好的证明。

“十三五”时期,全市共对3430名残疾儿童进行了康复救助。其中,对建档立卡残疾儿童的康复救助实现全覆盖;以定点康复机构训练带动残疾儿童社区、家庭训练,建立了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长效机制。

我市各级残联累计为残疾人发放轮椅、助行器、助视器等辅助器具26975件。其中,为建档立卡残疾人发放辅助器具8930件,发放率为100%。

全市累计对5975户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按照方便残疾人生活和需求优先的原则,满足残疾人的个性化需求,量体裁衣、一户一策。

我市出台《许昌市脱贫攻坚残疾人兜底保障实施方案》,从兜底保障对象筛选、保障政策、具体措施等方面,确保兜底保障对象兜得住、兜得稳。目前,全市3153名重度残疾人享受兜底保障政策。此外,我市设立45家重度残疾人托养机构,671名重度贫困残疾人集中入住托养中心,515名残疾人入住精神病院,2067名残疾人居家托养。

创新残疾人托养服务模式,现有敬老院、福利院、精神病院等对符合入院条件的残疾人开放,并优先安排建档立卡重度贫困残疾人进院集中托养。“十三五”以来,我市共为2893名残疾人提供“阳光家园”托养服务。

强力推动残疾人脱贫攻坚工作,确保各项惠残政策落地生根。目前,全市共有81594名残疾人享受“两项补贴”。其中,30707名困难残疾人享受生活补贴,50887名重度残疾人享受护理补贴。

扶持就业

脱贫攻坚有动力

“我虽然是盲人,但是也可以用双手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并为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对此,我很自豪。”对于市区劳动路某按摩店的盲人按摩技师赵博来说,精湛的按摩技艺就是他的“铁饭碗”。靠着这家按摩店,如今,赵博在市区买了房,组建了家庭。

“十三五”以来,为找到帮助残疾人就业的突破口,市残联广拓渠道,促进残疾人就业及其家庭增收——

创建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基地3家、残疾人就业孵化基地1家,培训残疾人17096人次,实现就业13165人次。

搭建残疾人集中就业平台,举办残疾人招聘会40场,5000多名残疾人参加了招聘会。开发政府公益性岗位,集中安排375名残疾人从事公厕保洁、交通协管、园林绿化等工作。

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参加培训1287人次,9833人实现就业,确保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如期精准脱贫。依法大力推进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鼓励用人单位按照规定安排残疾人就业,2448家用人单位安排7161名残疾人就业。

为扶持残疾人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市残联会同市发改委等14家部门出台《许昌市关于扶持残疾人自主就业创业的实施意见》(许残联〔2019〕40号),并大力发展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和多种形式就业,创建市级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和残疾人创业孵化示范基地2家。

我市大力开展助盲就业脱贫行动,组织动员有就业愿望的贫困视力残疾人参加推拿、定向行走、通用盲文培训;多次举办残疾人技能竞赛,提高残疾人的职业技能。目前,全市共有持证残疾人108764名。其中,20104名建档立卡残疾人已全部脱贫。

一个个办法、一条条措施、一项项政策与资金扶持,凝聚着爱残、扶残、助残人的智慧与心血。正是这些包容和关怀,使得残疾人在新时代能够分享机遇,让梦想照进现实,生活得更有尊严、更有滋味。

平等和谐

共享美好新生活

残疾人工作不仅要帮助残疾人吃饱穿暖、满足他们的日常生活需求,还要关注、关心残疾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一项充满爱的工作。

在魏都区文峰街道办事处河西社区,有一名双腿残疾的居民叫张华。社区的爱心义工经常到她的家中陪她聊天儿,帮她做家务。为了让她安心生活、安全出行,市残联对她家实施了无障碍改造。

让残疾人生活得更幸福、更有尊严,是我市残疾人工作的目标——

在保障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需求方面,我市出台了《许昌市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实施方案(2016—2020年)》,5年来,累计为77572名有需求的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

在提高残疾人受教育水平方面,我市积极推进残疾儿童入学教育和融合教育,成立了许昌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全面落实残疾学生义务教育免费规定,健全完善扶残助学长效机制,通过随班就读、送教上门等形式,保障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截至目前,我市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总数为3395人,在校人数为3243人,入学率为95.94%。

在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方面,我市在市特殊教育学校挂牌成立了特殊艺术人才培养基地,在许昌市体校挂牌成立了残疾人体育训练基地,积极培养文艺、体育方面人才。凭残疾人证可以免费进入全市旅游景点、博物馆、图书馆等,凭残疾人证免费乘坐市内公交车的政策得到落实。

我市通过举办残疾人健身周活动、“特奥日”活动等,进一步丰富残疾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残疾人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

为进一步完善残疾人权益保障法规体系,依法维护残疾人的权益,我市开通了12385热线电话,2020年与12345政务服务热线电话实现共享。据不完全统计,5年来,全市共处理残疾人信访50件,办结率为100%。

我市进一步弘扬人道主义思想,增强全体市民的助残意识,扩大助残志愿者队伍,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城乡社区结合自身特点,广泛开展“志愿助残阳光行动”“万村千乡助残扶贫行动”等活动。

在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我市对城市道路和主要建筑物采取无障碍设计,新增盲道57公里,在公厕设置残疾人专用蹲位420个,为残疾人出行和参与社会生活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阳光洒满爱心城,扶残助残情更浓。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市将汇聚更强大的力量,采取更有力的举措,为残疾人创造更加美好的新生活。这既是残疾人工作的目标和方向,也是许昌这片土地的温度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