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已是5月下旬,高考、中考的日子越来越近。面对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人生命运的大考,不少考生出现了焦虑、作息时间紊乱等不良状况。心理专家解释,这是因考生压力过大而产生的现象,有人甚至将这些现象称为“考试综合征”。
那么,对于即将走进考场的高三、初三学子来说,该如何调整好自己的心理,以最佳的身心状态应对考试呢?5月20日,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考前常见“不良反应”有4种
“每逢高考、中考等重大考试,都会有考生在考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总的来说有4种。”许昌实验中学未成年人心理辅导中心老师吴俊丽说,一是“求败心理”的出现。有些学生因自我期望值高,总担心自己高考会失败,考前的小测验偶尔有一次成绩不好就开始怀疑自己,担心在高考中会出现同类情况。这些学生由于惧怕失败,便整天想避免失败,也就整天笼罩在失败的阴影里。
二是生物钟紊乱。有些学生感到时间紧迫,拼命挤时间苦学,每天学到很晚才休息,白天上课时却昏昏欲睡。他们睡眠不足,体质下降,看似很刻苦,效率却很低。
三是遭遇“成就焦虑”。所谓“成就焦虑”,即有些学生特别看重学习,总想在学习上超越别人,总担心被别人超越,所以情绪上常常处于紧张不安状态,搞得自己吃不香、睡不好,精神也不愉快。
四是出现“高原现象”。一些学生勤奋学习,认真做题,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学而不入”,学习成绩不再提高或提高不明显,或原地徘徊甚至稍有下降,被心理学家称为“高原现象”。
上述几种现象是高考、中考前比较常见的现象。它们共同反映了很多考生考前的通病:心态不稳,焦虑浮躁,求胜心切。
克服心理困难有妙招儿
那么怎样克服上述不良现象,决胜高考和中考呢?吴俊丽给考生支了招儿。
第一,考生要多说积极的话,多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心理暗示被称为“预言自我实现”。家长总说孩子笨,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就会出现情绪烦躁的情况,慢慢地,成绩就会越来越差,孩子真的变“笨”了,这就是“预言自我实现”。对于家长和老师,要少对学生说泄气的话,多表扬鼓励,少批评唠叨,凡事往好处去想,往好处去说;对于考生而言,多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比如反复对自己说“我一定会成功的”“我的精神很好”“我很有信心”等积极的话。
第二,多做成功的事情。成功的事能给人信心,在距离考试不到半月的时间里,不要再盲目地做非常难的题目,多做一些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能解决的题目,这样自信心会在不知不觉中增强。
第三,要有高度的专注力。美国著名的钢索杂技演员瓦伦达走钢索时,从不想目的地,只想走钢索这一件事,专心致志走好每一步。后来心理学把这种专注于做自己的事,不为其他杂念所动的心理现象称为“瓦伦达心态”。考生应淡化对高考结果的预期,不要去想考好或考不好会怎样,集中所有的精力去复习迎考。
第四,保持考前热身状态。复习备考不光使考生把知识烂熟于心,还让考生保持一种对考试的平稳适应状态。最佳的临考状态,就是复习状态的平稳延续。所以,保持一定量的热身练习很有必要,不为答案的精确,只为保持惯常的思维模式,使复习内容始终在大脑中处于待提取的激活状态。
两种放松方法可供选择
“有两放松方法,考生在备考中可以试一试。”吴俊丽介绍,一是腹式呼吸。考生可用力深深吸气,吸满,气下沉,把腹部膨胀起来,憋住气,再慢慢吐长气,连做几遍。这种方法不受地点、时间的限制,可帮考生解除郁闷,消除倦意。
二是放松肌肉。人的心理紧张会带来全身的紧张,肌肉僵硬,动作不灵活。直接放松肌肉很难,考生可把全身所有能控制的肌肉绷紧,再放松,反复做几次,能放松身体,并使大脑平静。日常生活中的伸懒腰,就是对肌肉的放松,能消除疲劳。考场上时间有限,考生可以深呼吸或用手搓脸、抓头皮等方式来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