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特别报道

村容村貌明显改善,集体经济不断壮大……12年来,我市13个移民村悄然发生变化

此心安处是吾乡 小康路上歌飞扬

襄城县库庄镇黄桥社区居民在采摘金银花。(资料图片)

建安区榆林乡姬家营村道路整洁,环境优美。(资料图片)

襄城县王洛镇张庄村村民在采摘黄金梨。(资料图片,由本报记者牛书培提供)

襄城县库庄镇黄桥社区居民在香菇大棚内忙碌。(资料图片)

建安区榆林乡姬家营村党群服务中心前广场干净整洁。(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张辉

核心提示

清清丹江水,浓浓移民情。

2014年12月,随着长达1432公里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全线通水,清澈甘甜的丹江水一路浩浩荡荡北上,润泽着包括河南、河北、北京、天津4个省市的土地。而在这项国家工程的背后,蕴含着16.5万淅川人舍小家为大家的付出。移民如何融入新环境,拓展新生活,各级党委和政府十分重视。

今年5月13日,正在南阳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淅川县九重镇邹庄村,了解南水北调移民安置、发展特色产业、促进移民增收等情况。在我们许昌,也有13个像邹庄村一样因南水北调工程而迁来的移民村。在持续两年的迁移中,我市共接收安置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淅川县移民4208户16454人,涉及长葛市、襄城县、建安区3个县(市、区)12个乡镇。

时光倏然而逝,最后一批移民到许昌也已有10年。移民村有了哪些变化?移民群众生活得怎么样?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许昌的移民村,听他们讲述移民故事,感受生活巨变。

安置准备工作先行,保障移民群众“搬得出”

水泥路干净、整洁,大叶女贞等行道树分列两旁,排房前的鲜花散发着阵阵清香——建安区榆林乡姬家营村美丽、幽静。通往村内的青石牌坊上刻着这样一副对联:“南水北调丹汉万里到京津豪吟动地诗,举世瞩目水贯千山流北国合唱奉献曲”,颇为引人注目。

“我们村现有6个村民小组,1443人。”姬家营村党支部书记姬建党说,姬家营村原位于南阳市淅川县滔河乡东部。12年前,因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全村父老乡亲响应政府号召,整村搬迁至此。

时针拨回到13年前。2008年10月20日,许昌市委、市政府召开试点移民安置动员大会,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全面启动。按照部署,作为全省10个移民试点之一,建安区规划安置来自淅川县滔河乡姬家营村的340户1424人。移民安置点的选址成为当时移民工作的头等大事。在充分考虑姬家营村原有规模、人口数量、移民意见等诸多因素基础上,相关部门经过反复考察、论证,将建安区移民地定在了榆林乡。从地理位置上说,榆林乡位于建安区西南部,距市区14公里,西接襄城县,南毗临颍县,东与蒋李集镇相邻,北与长村张乡相接;颍河横穿全乡,小泥河蜿蜒东流,黄沙土占65%,黑土占18%,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从土地资源上说,该乡境内有个部队农场,再加上附近的管庄村、桓坡村、岗刘村调整出的土地,共计1739余亩,可用来安置姬家营村移民。2008年12月20日,移民安置点征地工作完成。

房型的确定也是确保安置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由于移民代表对房型的要求不一,给房型确定带来很大困难,因此,当时设计部门根据移民意愿,设计出20多种户型供移民代表选择。2009年2月25日,有关部门完成了对新村建设总体布局的确认,确定了移民建房户型。2月26日,奠基仪式举行。

对于当时奠基时的场景,姬家营村党支部原书记姬彦清记忆犹新:“那天,空中飘着雪花,我们从老家带来了泥土和丹江口的水。”

“2009年3月,我们开始建新房。”曾任建安区移民办副主任的赵连恩,参与了移民新村建设的全过程。移民房屋建设工作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要求高,在尊重移民意愿前提下,既要满足现阶段搬迁安置的需要,又要统筹考虑长远发展的需要,还要把移民新村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实现“六有”(有村室、有文化大院、有健身器材和场地、有村医疗卫生室、有农家商店、有供排水设施)、“五化”(美化、亮化、净化、绿化、硬化)和“八入户”(硬化入户、自来水入户等),确保移民搬迁入住后有地种、有学上、有娱乐。

赵连恩回忆,为加快建设进度,新村内的房屋、道路、电力、供排水、通信、沼气、健身广场等工程整体推进、交叉施工。“在电力工程建设中,严格执行南水北调移民新村建设设计规范和省公司统一要求。在建设原则上,坚持科学规划,注重实效,做到‘两个适应’,与省政府移民新村建设目标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电气化建设标准相适应。在总体要求上,努力做到确保工程项目真实、工程量准确、建设程序规范,确保物资管理严谨,确保工程按时完工,确保施工安全和质量,确保工程档案真实完整。”大河网一篇文章记载着当时移民村电力建设的要求。

“2009年6月底,移民房屋主体工程竣工。”赵连恩说,2009年7月31日,姬家营村移民房屋建设全面完成。

提供生活配套服务,确保移民群众“稳得住”

新房建好后,经过各方的共同努力,建安区率先在全省有条不紊地完成了各项安置工作,搬迁工作随之提上日程。为确保搬迁平稳有序,我市成立了移民搬迁领导小组和机构,搞好统筹协调和监督指导,实行市级领导包县(市)制度、安全稳定责任追究制度、联络员制度。在市南水北调工程运行保障中心(市移民办)指导下,我市分级分部门细化方案,制订了详细周密的搬迁总体方案、搬迁运送方案、保障实施方案及突发应急预案,并对道路运输、防暑降温、饮食卫生等重点环节进行了统筹安排。

“整个搬迁过程可以用滴水不漏来形容,我们充分感受到了许昌人民的细致和热情。”长葛市石固镇简营移民新村一名村民回想起整个搬迁过程感慨不已。

记者从一张建安区移民办提供的照片上看到,当年姬家营村移民现场,彩旗飘飘,两根红色充气气柱把现场气氛烘托得喜庆而热闹。当天,姬家营首批移民80户300多人顺利入住新房。“移民先移心,真情换真心。”整个搬迁过程由于组织严密、方法得当,实现了“不伤、不亡、不漏”,真正做到了“平安搬迁、和谐搬迁”。

2009年8月16日,河南省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试点移民搬迁启动仪式在姬家营移民新村举行,标志着我省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移民搬迁正式拉开大幕。

当时,移民安置工作分为试点移民、第一批移民和第二批移民三个阶段实施。第一批移民4501人于2010年8月30日前顺利完成搬迁。第二批移民10529人于2011年8月25日前顺利完成搬迁。2011年8月25日,河南省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第二批农村移民集中搬迁基本完成仪式在襄城县王洛镇张庄移民新村举行,标志着全省移民集中搬迁基本完成,也标志着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四年任务、两年完成”目标基本实现。

搬迁后,怎么让移民安家又安心?市南水北调工程运行保障中心协同相关县(市)采取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措施:积极帮扶,确保移民安居政策落实到位,统一全市搬迁政策,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将移民过渡期生活费、资金结算、手续办理、生产用地分配等政策及时落实到位;加强班子建设,帮助移民选齐配强村“两委”班子,让群众满意,并加强对移民村“两委”班子干部的教育和管理,增强村“两委”的凝聚力、战斗力,为移民村的顺利发展奠定良好组织基础;搞好培训,利用各项政策扶持培训资金,有针对性地开展好移民群众就业技能培训和种植养殖方面的科技培训,提升移民群众的增收致富技能;安排就业,对外出打工的移民,及时提供就业岗位和劳务信息,有计划地组织移民进厂务工,让移民有活干,有钱赚,得实惠;做好扶持,尽快帮助移民解决生产生活问题,积极帮助移民和移民村兴办种养加工项目,加快生产发展,拓宽创收渠道,增加移民收入,不断提高移民的生产生活水平……许昌用真心和真情让这批因库区建设而奉献的淅川人,真正融入地方,过上了幸福日子。

“搬到这里不但房子变大了,街道整洁了,而且令人感动的是各级干部的热情相待,让我们有了家的感觉。”襄城县库庄镇黄桥社区的移民群众深有感触地说。

积极实施产业项目,助力移民群众“能致富”

“这就是我们村的莲鱼泥鳅共养与观光藕池。”5月28日,襄城县库庄镇黄桥社区党支部书记金明涛指着一大片铺满荷叶的池塘说,像这样的藕池,黄桥社区有40个,依托这个项目,该社区还实施了丹江鱼苑农家乐项目。“仅这两个项目每年可给村集体带来15万元收入,带动群众增收30余万元。”

作为襄城县的移民村之一,黄桥社区自2011年搬到库庄镇以来,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不断健全民主管理模式,培育莲鱼泥鳅共养与观光、蔬菜大棚、金银花基地等特色产业项目,村容村貌发生巨大变化,村集体经济持续壮大,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

帮助移民村因地制宜发展产业项目正是我市在实现移民“搬得出、稳得住”的阶段性目标后,为实现“能发展、可致富”目标而采取的措施之一。

为解决移民村后续发展中的难题,市南水北调工程运行保障中心指导各县(区)重点谋划、全力推进后期扶持工作,促进移民村经济快速发展。根据省政府移民工作领导小组印发的《河南省美好移民村建设指导意见》和市领导要求,2020年3月26日,我市在长葛市佛耳湖镇下集村组织召开许昌市丹江口库区移民发展座谈会,印发了《许昌市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美好移民村建设实施意见》,谋划编制《许昌市丹江口库区移民村建设发展2020—2022年三年规划》;建立美好移民村建设工作台账,采取自查、评比、观摩、讲评、表彰等形式,推进移民建设发展规划实施。健全有力的制度给常态化的移民管理工作提供了坚实保障,为各项工作走上规范化、法治化道路打下了坚实基础。

同时,市南水北调工程运行保障中心还积极向省移民办汇报协调,推荐襄城县库庄镇黄桥社区、麦岭镇白亭东村和建安区蒋李集镇金营村为河南省2020年美好移民村示范村,争取上级资金,集市、县、乡、村四级之力,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工作目标,大力开展美好移民村示范村项目建设。

“长葛市佛耳湖镇下集村被列为全省第一批‘美好移民村’建设示范村,这坚定了我们继续建设美好移民示范村的决心。”市南水北调工程运行保障中心相关负责人说,位于长葛市与郑州航空港接合部的下集村是长葛市3个移民村之一,1300多名村民来自因南水北调工程搬迁的南阳市淅川县上集镇下集村。近年来,在“保住房、保就业”的基础上,有关部门通过协调扶持、积极引导、加强培训,引导村民或到周边企业务工,或在家创业,村民收入稳步增长。如今,依托沿库沿河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下集村从美化村庄、绿化街道、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入手,积极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建起了休闲观光特色农业园区,大力发展蜂产品和建筑机械两大产业,村民生活质量不断提升,村集体经济持续发展壮大。该村正致力于成为旅游特色移民村和移民后扶示范村。

此外,市南水北调工程运行保障中心还十分重视移民诉求,班子成员深入移民村,推进生产发展和美好移民村建设工作,做好群众思想教育和情绪疏导工作,确保将矛盾化解在基层,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下一步,我们将加快推进省定4个美好移民村示范村建设。要强化施工组织,倒排工期,加快施工进度,确保尽早完成项目建设,使移民群众早日享受项目效益。提前谋划2021年度美好移民村建设工作。持续加强向省移民办汇报协调,积极争取2021年美好移民村示范村名额,尽量多争取上级各类补助资金,不断促进移民村建设发展,让移民在许昌扎根致富。”市南水北调工程运行保障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日暮乡关何处是?此心安处是吾乡。”如今,一万多名移民早已开启了全新生活,在莲城这片土地上昂首阔步,向着美好生活的愿景奋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