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许昌第一外国语实验小学(以下简称一外)的荣誉栏中又多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该校获评“2020河南最美校园”,成为我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学校。同时,其在2021教育时报新年大会上面向全省观众进行展播,收获了广泛好评。
这是一外的美为许昌之外的人所知悉,而其已经在国家许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双龙湖畔默默美了13年。其之美,在乎环境,在乎名师,在乎童心,在乎理念,在乎教育,在乎校园内发生的点滴故事……
环境之美:
美,更有了内涵
13个春秋的更迭,一外的树高了、花多了,美丽的校园成了孩子成长的乐园。今年,该校对校园进行全面“升级”,它的“美”更有层次、有内涵了。
“我们是完全按照‘五育并举’的理念对校园环境进行此次升级改造的。” 听闻一外获评“2020河南最美校园”消息后,近日,记者对“升级”后的校园进行了深入探访,该校校长白中兴一语道出了校园升级的核心理念。
跟随白中兴的脚步,记者来到教学楼前的“立德园”。只见园中央矗立着雷锋雕像,其左侧是“五爱宣传栏”,后面则是“英雄群塑”,抗日小英雄王二小、解放军英雄董存瑞、志愿军英雄黄继光的雕像栩栩如生。园中还设置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专栏,大红色的中国结上镶嵌的“忠、礼、仁、和、善、勤、俭、信、孝”,时时提醒学生加强对中华优秀文化的学习,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立德园”旁就是“益智园”了。园子里绿草如茵,鲜花朵朵,酸橙、冬红果、木瓜、葡萄等镶嵌其中,中间是一棵果实累累、被称作“智慧树”的李子树。李子树上挂着很多牌子,走进一看,是关于智力开发的小题目,有移动火柴棒组合等式的,有古诗巧填色彩字词的,还有有关日常现象中蕴含的科学知识……一旁的宣传版面上是一些名人关于读书的名言,并有中国历史上关于学习的经典小故事,激励学生去勤奋学习。“我们非常重视培养学生好问勤问、不懂就问的好习惯,因此,在这里专门设置了一个‘问答台’,把生活中、学习中等各个方面遇到的问题在这里提出来,全校学生都可以在这里作答,参与度很高。”一外副校长张书坤说。
“尚美园”位于校园东南角,由4部分组成:琴台、假山、小河和画廊。课外活动时,琴台周围的“小蘑菇”就会传出悦耳的古琴曲,琴台南面是假山,怪石嶙峋,绿植覆盖,“瀑布”下泻,流水哗哗。听琴音、闻水声、赏名画,让人流连忘返。
在“尚美园”旁,就是学生们最喜欢的“强体园”了。园内安装了一组健身游乐器材,由悬挂攀行、过桥、平衡板、攀爬架、花桩等组成。课余时间,学生们在此活动,锻炼身体、挑战自我,使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
教学楼后,是“崇劳园”,也是学生的“百花园”“百果园”,其分为“时蔬区”“花卉区”“稼禾区”“桃李区”4个区。“时蔬区”根据不同的季节种有豆角、黄瓜、茄子、韭菜、大葱等多种蔬菜,不仅美化了校园,也为学校的食堂提供了新鲜的食材。“花卉区”主要种有被称为“花中四君子”的梅、兰、竹、菊,并以此形成了“梅魂”“竹韵”“兰品”“菊风”4个小园。“梅魂”里种有蜡梅、红梅、绿梅、美人梅,象征着自强不息;“竹韵”里种有紫竹、凤尾竹、南天竹,代表着不屈的气节和谦虚的胸怀;“兰品”里种有韭兰、葱兰、蕙兰、墨兰等10余种兰花;“菊风”里种有千头菊、女王菊等,争奇斗艳,分外漂亮。在“稼禾区”,四周由竹篱围起,展示有石辗、犁、耧、耙等农耕用具,种有小麦、玉米、花生、红薯、芝麻等应季农作物,具有强烈的农耕文化气息。“桃李区”里面种有桃树、梨树、杏树、李树、石榴等十几种果树。“杏树区”的小广场上布置有石桌、石凳,模拟了孔子杏坛讲学的场景。“整个‘崇劳园’,我们针对不同区域,撷取了28首相对应的古诗词,让每个区域都有了独特的内涵,让学生在游玩中,不仅放松了心情,还能够学习知识。”白中兴自豪地说。
5个园,寓德、智、体、美、劳的韵味于其中,既相互独立,又彼此联系,错落有致地被“安放”在一外校园之内,让校园在整齐有序中展现出丰厚的韵味,让学生徜徉其中,体验成长的乐趣,感悟美丽校园的内涵。
教育之美:
“学园”涵养学生成长
“最美校园”育“最美学子”。白中兴说:“优美的环境让一外成了花园、果园,甚至公园。然而,她身上承载的最重要的功能还是‘学园’,是在书声琅琅中孕育英才。”
“一外人”的初心,从建校之初就已立下。据一外党支部书记李明介绍,一外从创立开始就坚持小班化教育、养成教育及优质生活服务等办学理念。在一外,每个班级定员40人,不仅便于因材施教、学生管理,还可以让每个孩子获得更多的表现机会,受到老师更多的关注;在一外,学校特别重视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专门制定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基本要求》,从“良好品德习惯、良好学习习惯、良好生活习惯”3方面,对学生提出18项明确要求并进行严格训练;在一外,有生活老师专门照顾学生的饮食起居,食堂里每天都有可口的饭菜,男女浴室定时向学生开放,学校像家一样温馨;在一外,为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开设了体育类、音乐类、美术类、计算机类等多种社团活动,用丰富多彩的课余文化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良好的德育工作,为学生的成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李明表示,让学生自理、自强,让孩子学会爱人,懂得感恩,是一外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他们会经常借助节日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引导学生画一张贺卡、做一次家务、帮家长洗一次脚、说一声“我爱你”……在活动中,鼓励孩子勇敢去说、勇敢去做,以表达对家长、对老师的感恩之情。
同时,作为一所寄宿制学校,一外更加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立自强能力。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一外高标准训练学生课堂常规、集会常规、出操常规、路队常规,班主任还会根据各自班级的情况设立“卫生小白鸽”“守纪小明星”“礼貌小榜样”“进步之星”等奖章,用以激励孩子。此外,该校老师还会利用班队活动时间,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学校的每月主题,开展“好习惯伴我行”“整理真有趣”“我是自理小能手”“文明礼貌好榜样”等主题班会,并通过看动画、读儿歌、讲绘本等多种多样的形式,激励学生提高自理能力,养成文明好习惯。
在引导学生更好成长、成才的背后,是一批优秀教师的持久耐心和“深谋远虑”。
“爱学生,则为之计深远。”让学生爱学习、会学习,是老师爱学生的一种重要方式。张丽老师一直用自己的言行取信于学生,影响学生,“让学生爱上学习,会学习”成为她的教育信条。她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方便记忆,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她所带班级在历次考试中的数学成绩都稳居年级榜首,在许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举行的数学竞赛中,参赛人员全部获得一等奖。特别是2018—2019学年,张丽带的毕业班多名学生以优异成绩被名校录取,获得奖学金。这些学生在新的学校继续保持着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优异的学习成绩,在新的舞台展现着一外学生的风采。
用心的教育,开出的总是甜蜜的花朵。而张丽老师,只是一外教师的一名优秀代表。在一外的大家庭中,150名教工团结进取,营造出了互帮互助的环境,迸发出温和而向上的力量。
也正是在这些名师用心、专业的培养之下,每年,一外都会有众多优秀毕业生被市区名校录取,也会吸引着来自全市各县(市、区)的家长争相将孩子送到这里,良性的循环之中,一外不断创造出更大的辉煌。
爱心之美:
爱的故事没有终章
美的环境,美的教育,美化着孩子的心灵,陶冶着师生的性情,让一外成为爱的家庭,让爱成为发生在这里的故事的永恒主题。
一外学生小靳科的故事曾在全市引起轰动。2019年,11岁的靳科在一外读书,是一名六年级的“追风少年”。然而,当年4月初,他被查出患有白血病,让整个家庭陷入了冰窟。了解情况后,一场爱的“接力赛”在一外开展起来,现场捐助、网络平台募捐、爱心义卖……爱心从四面八方汇聚到靳科那里。从得知靳科的病情开始,李明的微信朋友圈每天持续发布这场爱心接力活动,他的朋友圈里留言最多的也是“已捐”和“祝福”。他每天不停地向献出爱心的好友道谢,并一一记录下他们的名字。当学校领导将全校师生的爱心捐款交到靳科父母手中时,他们一度哽咽:是学校及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在他们最无助的时候给了他们希望……如今,小靳科已经成长为一名中学生,采访中,他的父母提到一外,依然充满感激。
小靳科的故事只是一外“爱的故事集”中独特的一个,而爱的小故事,在这里俯拾皆是。
一外是寄宿制学校,对学生的关爱,除了学习外,还涉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也特别考验老师的爱心和耐心。在这里,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家,班主任就是这个家的“妈妈”,要关心学生们的方方面面。郭晓老师的爱在细节,春季研学活动要出远门,她会背上一个小背包,里面装满了纸巾、湿巾、碘伏和棉签等应急物品,以备不时之需;一(2)班的小欣骨折了,老师宋艳歌对他予以了特别照顾,关注他的饮食,抽空给他补课,让他没有因为病情耽误功课;三(4)班的博博突发性疾病导致腿部需要做手术,半年内难以返校,老师李勤花在其住院期间经常打电话鼓励,并在其在家休养期间通过视频电话为他讲解学习难题;周妍老师班里的学生小李在体育活动中不慎将左胳膊肘摔伤,寒假期间,周妍每周至少与孩子联系两次,并妥善解决孩子的返校上课事宜,让家长深受感动……
师生之间的故事让人感动,老师之间的故事也让人感动。两年前,刘春丽老师来到许昌第一外国语实验小学时,满是困惑和迷茫。当时的她,孩子还小、经常生病,加上工作环境的不适应,压力很大,甚至会一个人偷偷落泪。然而,同事们热情的手伸了出来,一外高数组的组长,也是一名经验丰富的班主任,她带着刘春丽熟悉学校的各项活动要求、规章制度等,并及时帮她总结和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让她鼓起了勇气,增强了信心,顺利度过了那段“黑暗时期”,并实现了个人的快速成长。
而入职一外8年的李雅星老师感触更深。2013年6月,她大学毕业来到一外。还懵懂的她,工作无从下手,校领导对于新老师给予了特别的关注,鼓励她的同时,安排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来帮助她。李雅星从零开始学习,学怎么当一名班主任,学怎么进行课堂教学,学怎么走进孩子的内心……慢慢地,她成了孩子们心中的大朋友、“小妈妈”。如今,李雅星带的是三年级,但早已下定决心继续往上带,为了这一群陪伴她3年的孩子们,也为了家长们那一句句:“李老师,要是四年级你不接着教的话,孩子们会接受不了的,我们也舍不得你。”
“孩子们在成长,我在成长,一外也在成长!”在一外工作13年的冯瑶老师说,“13年间,我见证了一外一次又一次蝶变,教学设施不断完备,校园环境愈发优雅,教改氛围日渐浓厚,教工素养全面提升。一批又一批孩子从四面八方走来,开启美妙的小学时光;一届又一届莘莘学子从这里走出去,走向更广阔的未来。”她说,“未来,我会更加努力,怀揣着爱与感恩,陪伴这里的孩子一天天长大,见证一外更加辉煌的明天!”
当然,这也是这个美丽校园中每个人的愿望……
(本版图片由许昌第一外国语实验小学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