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打好高质量发展“组合拳”

——看“十四五”许昌如何开局起步

许平

(一)

鼓槌频落,一记记响亮的战鼓声,震动着热潮奔涌的许昌大地。

刚刚召开的全市创新驱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市委书记胡五岳响亮提出:“无科技创新不兴,无先进制造不强。”

战鼓频催、号角再响,源于一种探索,事关一个答案。

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循着“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按图索骥,我们矢志探寻:如何以创新赋能“智造之都”?如何实现新征程上的新期盼?

这种探寻,如此迫切。在国际环境波谲云诡、国内转型任务艰巨的大背景下,在“标兵渐远、追兵渐近”的大环境中,创新求变,才能赢得主动。如果我们不识变、不应变、不求变,就可能陷入战略被动,错失发展机遇,甚至错过整整一个时代。

这种探寻,如此厚重。在新发展阶段,无论是畅通国内大循环,还是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都迫切需要我们找准许昌优势,立足制造业“基本盘”,打通堵点、连接断点,完成许昌在中国“棋盘”中的责任使命。

这种探寻,又如此不遗余力。从初春到仲夏,从年初“后疫情”时代的稳定经济运行,到全市重点项目观摩评比,到高规格的“珠三角”招商活动,再到隆重奖励创新和制造业功臣企业……我们循着“智造之都、宜居之城”的发展图谱前行,从未停歇。

(二)

一个方向愈加明晰,一个答案愈加有力:

紧紧抓住制造业这一“最大家底”,用创新点燃“发展引擎”,用项目谋好“转型路径”,用开放招商注入“增长势能”,抓创新,强“智造”,为高质量发展充分赋能。

这,就是许昌市委、市政府在“十四五”开局之年打出的一套高质量发展“组合拳”。

(三)

这套“组合拳”,是我们从纷繁复杂的市场万象中生发出的战略定力,是我们从许昌的自身优势中理悟出的前行路径。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重要基础”“是国家经济的命脉所系。”习近平总书记如是说。

就许昌而言,制造业占据全市经济的半壁江山。2020年,全市生产总值中,工业占比达到52.7%;现有7家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企业,全部都是制造业企业;6家主板上市公司中,5家都是制造业企业,还有1家也是与制造业密切相关的“2.5产业”。制造业也是重要的税收收入贡献者、就业岗位提供者,是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支撑者。

可见,制造业是我们的最大“家底”,是许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底气所在、希望所在。

可是当前,制造业这一最大“家底”,正面临着“不进则退”“不优则汰”的严峻考验——

传统产业占比依然较高,多数产业仍处于产业链前端和价值链中低端,产品附加值不高、核心竞争力不强;

不少企业还处于“水多了添面、面多了添水”的要素驱动阶段,随着制造业成本持续增加,低成本优势削弱,市场竞争力削弱;

工业发展后劲不足,工业投资增长乏力,重大项目储备不足,一些企业扩投资、上项目、搞创新的意愿不强……

转型、上新、提质,迫在眉睫。

(四)

创新,当是实现“智造”的制胜法宝。可是,创新又似乎已成多年来的“老生常谈”。

如今,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地位,已从过去的“突出位置”,上升到现在的“核心地位”。如何推动创新真正深入人心、触动灵魂,落实为企业生产、部门工作的自觉行动,甚至镌刻在许昌的“发展基因”里?

许昌的做法是——

一方面,“高调”鼓励创新:

近年来,我市坚持每年召开高规格会议,拿出真金白银,表彰奖励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功臣企业。今年,我市更是自筹8361万元隆重表彰奖励,而且这些奖励资金将通过市财政,以最快速度“直达”企业账号。

“创新年”行动持续。在2020年实施“创新年”行动的基础上,我市今年继续深化“创新年”行动,进一步推动全社会形成“以创新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浓厚氛围。

另一方面,“贯通”支持创新:

创新不是“独行侠”,是要和制造生产、市场服务、招商引资等各个领域结合起来,“共同作战”、相融互促的。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便是题中要义。于是,许昌在项目建设中注重创新,在招商引资中倡导创新,在优化环境中创新“出招”……

许昌,正着力用创新点燃“前进引擎”,发挥创新激励企业发展的“乘数效应”,助力许昌航船劈波斩浪、勇往直前。

(五)

项目,是引领发展的“牛鼻子”,更是落实创新的“硬支撑”。

许昌对项目建设的“坚持”,可谓一以贯之。每年开展两次全市重点项目观摩评比,每季度举行全市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是我市近年来始终坚持的“规定动作”,是市委、市政府抓工作、促发展的成功经验。

这其中,还有一种“坚持”一以贯之,就是创新。项目优不优、分数打得高不高,能不能给各县(市、区)“增光”?创新,就是一个关键指标。

最近的一次观摩,是5月6日、7日的2021年上半年全市重点项目建设观摩评价活动。两天时间,市委书记胡五岳、市长史根治带队,入园区、下工地、进车间。

最提劲、最“心焦”的,也许就是各县(市、区)主官了。让我们来看他们交出的成绩单:——襄城县河南纽迈特科技有限公司年产6000吨系列催化剂项目,与上海交通大学、许昌市政府三方成立原子催化新材料联合实验室,该项目打破了发达国家的技术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

——魏都区领存科技年测试150万件闪存芯片项目,彰显了“小精尖”特色,将建成全国首家全自动闪存测试线,全部达产后年产值将达到20亿元。

——建安区5G光通信器件生产基地项目,抢抓武汉光通信制造业外溢机遇,着力引进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光器件生产企业……

这些在观摩点评中得到“点名”认可的项目,正是由于有了科技创新的加持,才得以引领产业链条做大做强。

发展如逆水行舟,各地百舸争流、千帆竞发,比的是项目质量,凭的是创新实力。

正如市委书记胡五岳所说,我们要把创新作为发展的最强动能,特别要在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上狠下功夫,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火热的许昌大地上,谋项目、促项目、建项目的推进场面,正如火如荼。

(六)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开放招商,正是抓创新、上项目的“源头活水”。

在当前构建“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各类市场要素正在展开新一轮优化配置,只有抓住招商引资,从“外”引入优质项目,才能抓住经济工作主动权。

那么,我们究竟要引什么样的项目?是“剜到篮里就是菜”,还是“精挑细筛绿又新”?我们从日前举行的许昌“珠三角”集中招商活动中寻找答案。

今年5月17日至21日,市委书记胡五岳、市长史根治带领党政代表团,前往广东省深圳市、佛山市和福建省福州市。他们列出了一张“华丽”的考察列单:

赴深圳应邀参加“华为生态大会2021”,拜访华为公司高层,坚定不移携手华为,拓展数字产业合作。

赴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深圳主板上市企业——金溢科技公司拜访考察,推动智慧交通项目合作。

赴中国500强企业——康佳集团拜访考察,推动智能家居等项目合作。

赴全球最大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供应商——贝特瑞新材料集团拜访考察,洽谈对接项目合作。

赴世界领先港口企业——深圳市盐田港集团考察,签订合作协议。

赴中国一流的人工智能算法供应商——深圳市商汤科技公司拜访考察,交流项目合作事宜。

赴电子信息设备制造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深圳市信太科技集团考察,对接产业转移项目……

其间,许昌代表团共拜访知名企业60余家,签订合作项目(协议)26个,签约项目计划总投资近200亿元,促成合作意向近30个。

这股“精挑细选”的劲头儿,体现了许昌招商引资的准则:既要秉持“来的都是客”,也要杜绝“剜到篮里就是菜”,结合自身优势,围绕培育主导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招“头部企业”、引“高精特新”,构建产业生态,形成集群效应。

思路明确,行动跟上。许昌主要领导带队的“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招商活动持续不断,各县(市、区)的小分队招商、以商招商等精准招商“各显神通”。明年全市项目观摩时的大比拼,早已从眼前的招商引资开始,就已打响了。

(七)

怎么让项目落地建设更快?如何让企业入驻扎根深耕?唯有良好的营商环境。

市长史根治在今年全市创新驱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谈到如何推动制造业向“智造”转变时指出,要坚持“工业为重、项目为王、创新为本、环境为基、落实为要”。“环境为基”,便是关键一环。

优良的营商环境,是区域竞争比拼的关键点、抢夺的制高点,是项目引得来、留得住、发展好的基础和保障,也是许昌致力打造的一张名片。

我市大力推行“网上办、邮寄办、预约办”服务,2072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不见面审批”,市级行政许可类事项办理时限压缩比达89%,“网上可办”率达99.34%,“i许昌”App实现460项政务和公共服务“掌上办”“指尖办”……

德国CML电路板公司,入驻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中德高新技术产业园,既看中了许昌雄厚的产业基础,更看中了许昌良好的营商环境;

康乘建材公司,从广东搬迁到长葛市绿色环保制造产业园,其负责人连连称赞许昌“是个干事创业的好地方”……

“办事方便、法治良好、竞争力强”,是优良营商环境的体现。许昌也正是以此为目标,坚持“政府办好围墙外的事、企业办好围墙内的事”,深化“放管服”改革,精准破解项目推进中的难点堵点问题,全面加强诚信体系建设,真正靠营商环境的软实力实现“拴心留人”。

优化营商环境没有旁观者、局外人,不管是党员干部、职能部门,还是企业家,都要当好营商环境的参与者、建设者、维护者,政企一致、同心同向、同频共振,形成优化营商环境的强大合力,构建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保障。

(八)

开局决定走向,起跑决定后程。

在“十四五”开局之年,高质量发展的号角响亮吹响,“智造之都、宜居之城”的前行路径已经铺就。我们每个人、每名干部都要继续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紧紧抓住制造业这一“最大家底”,抓创新、强“智造”,以“铁肩膀”担起“硬任务”,以“善作为”夺取“新胜利”。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发,勇进者胜。让我们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聚焦定位坚如磐,认准路径砥砺行,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加快建设“智造之都”,让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脊梁更加坚挺,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