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教育视野

优化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改善脱贫地区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

助力脱贫地区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吕正子

教育扶贫是助力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近年来,为改善脱贫地区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我市教育部门采取了多项措施:通过优化义务教育资源配置,落实乡村教师生活待遇,缩小脱贫地区与富裕地区的教育差距;通过改善脱贫地区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也得到了加强。

名师送教,

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5月下旬,市教育局组织中原名师到禹州市、长葛市开展送教下乡活动。活动中,共有1600名教师聆听了讲座和示范课,丰富了知识,进一步提升了学科专业化水平,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这次中原名师送教下乡活动,是我市教育部门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缩影。近年来,相关部门采取了多项措施优化义务教育资源配置,落实乡村教师生活待遇。

拓宽乡村教师补充渠道。2021年,我市计划为乡村学校招聘教师550名,目前招聘工作已申请启动。

落实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根据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河南省财政厅《关于实行乡镇工作补贴的实施意见》(豫人社〔2015〕31号),我市从2015年1月1日起按照国家、省、市有关政策,全面落实惠及乡村教师的生活补助政策,各县(市、区)作为第三类地区,乡镇、村、教学点教师生活补助标准分别按200元/月、300元/月和500元/月执行。

推动城镇优秀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为贯彻落实《河南省关于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的指导意见》,我市逐步推进区域内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由城镇优质学校、优秀学校、示范学校帮扶薄弱学校快速成长,组织县级以上学校名校长、骨干教师、名师、特级教师到县乡学校指导教育教学并开展支教、送教活动,组织县乡学校校长、教师到市级名校跟班学习、交流和培训。

持续开展“两区”对口支教。根据《河南省边远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实施意见》和省教育厅工作安排,我市每年选派100名教师到南阳市淅川县、镇平县、桐柏县开展支教工作。2021年,我市将继续按照省教育厅工作安排,与南阳市教育局做好支教教师情况对接,既统筹兼顾不同学段情况,又充分听取基层学校教师的意见,切实帮助受援学校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教学水平。

控辍保学,

我市义务教育实现“0辍学”

2020年至今,我市教育部门通过培育51所精品学校、51个城区教育集团和119个乡镇教育集团,推行覆盖544所学校的强校带弱校、城市带农村的战略,带动了全市新建学校和薄弱学校快速发展。

此外,省、市级优秀班主任评选、班主任培训、基本功大赛、名班主任工作室引领辐射等工作,有效提升了我市班主任队伍的整体工作能力,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为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今年以来,我市全面做好控辍保学工作,结合控辍保学台账和学籍系统比对,加强转学、休学等学籍异动现象跟踪管理,对疑似辍学学生开展劝返工作,并对全市198个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的复学情况进行重新摸底,落实好“一县一案”“一生一表”工作档案,实现我市义务教育“0辍学”,义务教育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97%,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8%。

今年,我市规划新建、改扩建农村寄宿制学校15所,计划总投资5460万元。其中,新建项目2个,分别为襄城县十里铺镇实验小学宿舍楼、餐厅项目和鄢陵县柏梁镇陈家小学宿舍楼、餐厅项目;改建项目13个,其中长葛市2个、建安区3个、襄城县3个、禹州市5个。

资助金额4.66亿元,

不让一个孩子因贫辍学

从2016年至2020年,全市累计资助学前教育、义务教育、中职学校和普通高中学生62.75万人次,资助金额4.66亿元。2021年以来,我市以实现教育精准扶贫“义务教育有保障,教育资助全覆盖”为工作目标,通过建立解决学生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开展城乡学生“手拉手,献爱心”活动,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进行结对帮扶,进一步拓宽教育资助渠道,鼓励学校积极引入社会力量或成立基金会,确保做到“三覆盖”,即各个学段全覆盖、公办民办学校全覆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实现“三不愁”,即入学前不用愁,入学时不用愁,入学后不用愁;确保“不让一个家庭因学致贫,不让一个孩子因贫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