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正茂 通讯员 赵伟源 李凡 文/图
“全省能赶上我们镇的,不多啊!”前几天,在建安区灵井镇灵井公园纳凉的李天顺老人自豪地说,“我们镇上有超市、饭店、澡堂、医院、银行,要啥都有,交通还方便,老百姓生活越来越便利。如今,又有了灵井公园,我们有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跟城市生活里差不多。”
李天顺老人今年68岁,以前在郑州一家企业上班,退休后回到老家灵井镇生活。儿子、儿媳妇在镇上的一家超市上班,既能挣钱养家,又能一家人享受天伦之乐。老人跟记者聊着天儿,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更是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之年。
回顾“十三五”,建安区灵井镇人民安居乐业,经济社会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到处都充满了蓬勃生机和活力。五年来,该镇多个基层党支部受到上级党委表彰:霍庄村获评 “产业带贫红旗村”,史堂社区获评“区级五好党组织”,灵南社区获评“市级先进基层党组织”;全镇29个村级活动场所全部达到“三有五中心”标准;总投资1.3亿元的污水处理厂建成并投入使用,日处理污水1.5万吨,全镇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筹措了200万元资金,建设了霍庄村社火戏剧道具设计生产与物流一体化产业孵化园;实现了734户1984人的全面脱贫,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在97%以上,灵井镇也被命名为“省级美丽小镇”……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该镇党委班子团结带领全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锐意改革、扎实工作,全力以赴推动各项事业的发展。
创新党建理念 加强党建引领
五年来,建安区灵井镇党委始终坚持把党建工作作为首要任务和一切工作的总抓手,创新党建工作理念,凝聚党建合力,为区委、区政府各项重大决策在灵井镇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该镇党委班子对十八大会议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十九大会议精神等先学一步、学深一层,切实夯实思想政治基础,以抓实调查研究为载体、以深入检视问题为契机、以狠抓整改落实为驱动,扎实开展各项党内教育,着力形成班子率先垂范、各党支部压实责任、全体党员纵深普及的党内教育工作格局,并取得了扎实有效的学习成果。
该镇加大村级阵地整建力度,投资300余万元新建泉店、小宫、大郑、李庄等村室,重点补强郭店、李井、郝庄等村在阵地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存在的短板;29个村级活动场所全部达到“三有五中心”标准,为基层基础的稳固提供了坚强的阵地保障;以“逐村观摩、整乡推进”工作为重要抓手,持续推优评先、整软治涣,多措并举推进“创五好、强双基、树红旗”示范行动;通过强化理论学习、建强班子队伍、完善治理体系等,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力、组织力和凝聚力。五年来,该镇多个基层党支部受到上级党委表彰,其中,霍庄村获评 “产业带贫红旗村”,史堂社区获评“区级五好党组织”,灵南社区获评“市级先进基层党组织”。
不仅如此,该镇立足于远程教育平台和党校的教育功能,对“一编三定”、党员积分管理、主题党日等工作的开展进行专题讲解;安排指导组逐村对“三会一课”、党员发展、第一书记管理等工作进行现场指导,让“两委”干部学明白、想明白、干明白,切实发挥制度优势,强化党建引领。
抓好队伍建设 提升基层能力
经过2018年、2021年两次换届选举,建安区灵井镇“一肩挑”比例达100%,后备力量使用率将近20%,50岁以下村党支部书记占比52%,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比59%,基层党组织干部队伍活力大增,有效提升了村级事务发展管理水平;同时,严格按照“双推双评三全程”的要求,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五年来,该镇党委共接收入党积极分子273人,共发展预备党员130余人;多次组织开展十九大精神宣讲班、新四史学习班等,对农村党员、积极分子进行普遍轮训。
该镇严明党的纪律,持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大力落实“两个责任”,积极探索“清廉灵井”建设,扛稳抓牢党风廉政建设,持续贯彻实施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制度。
该镇党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区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持党管意识形态不动摇,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如定期召开党委会议,对意识形态进行专门部署。
另外,该镇动员和组织全镇干部群众积极参与文明创建,大力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宣传,采用大型户外喷绘、展板、横幅、彩页、文化墙等形式,宣传正能量;同时,充分借鉴集体经济“三变”改革经验,筹措200万元资金,建设霍庄村社火戏剧道具设计生产与物流一体化产业孵化园;指导史堂社区发挥党建引领优势,对村内荒坑、荒地平整复垦,复垦的土地对外租赁,以资源换资产,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
聚焦重点、难点 敢于攻坚克难
近年来,面对各项工作中的严峻挑战,建安区灵井镇党委坚持事不避难、主动担当,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敢于攻坚克难,齐心协力完成“十三五”期间的重点、难点问题。
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广泛发动群众,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积极化解农村社会矛盾,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群众自治良性互动;高度重视群众诉求,坚持有解思维,为群众讲政策、摆道理,在做通群众思想工作的基础上,切实解决信访积案,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建立了“三个微信群”,让村务、政务公开透明,提升群众参与度,竭力构建共治共建共享新格局。
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坚持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强化攻坚举措,通过实行动态调整,实现贫困户识别进退有序、分类管理、帮扶精准;开展“两摸底一核查”工作,在脱贫户和一般农户之间进行摸底核查,对核查出的脱贫监测户、边缘户进行重点跟踪监测;开展“大走访”活动,对贫困户政策落实情况进行逐一核查,摸清现状问题,集中整改,确保问题清零;采用“公司+基地+贫困户”模式,运营产业扶贫基地,激发贫困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扶贫扶智扶志”相结合;设置镇级公益岗位53人,安排专人进行管理,并帮助办理上岗手续,确保贫困群众有稳定的增收途径;聚焦贫困老年人、重度残疾人、孤儿、重病户等无产可扶、无业可就、无力脱贫的人员,根据致贫原因和家庭状况,因地制宜开展集中兜底、居家兜底,确保特殊贫困群体如期稳定脱贫。
该镇在脱贫攻坚工作开始以来,各级党员干部披荆斩棘、栉风沐雨,充分发扬钉钉子精神,敢于啃硬骨头,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疑难杂症”,实现了734户1984人的全面脱贫。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在全镇范围内实施环境污染防治三级网格化管理,在行政村建立以村党支部书记为网格长负总责、村委成员分别为网格员与巡场员共同管理的网格化管理制度,把环境污染治理责任压实,落实到人;加大辖区巡查力度,对重点企业、难点问题、燃煤散烧等保持高压态势,严防污染反弹;对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饮用水源地、危险废物处置单位等强化监管,完善资料;对“散乱污”企业持续开展排查,一经发现,立即取缔,消除隐患。五年来,该镇取缔“散乱污”企业及小作坊13处,确保实现防污目标;严格落实环境污染防治攻坚各项监管措施,积极推动“无废城市”建设;大力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积极推进土壤污染治理和修复,全镇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保持稳定,水环境和土壤环境稳定达标。
打造“项目重镇 ” 提升综合实力
在狠抓党建的同时,建安区灵井镇党委牢牢把握经济发展主线,坚持以项目建设和优化农业结构为重点,因地制宜,积极应对,本着打造“项目重镇”的目标,不断优化发展环境,持续挖掘经济发展潜力,各项经济指标实现了平稳较快增长。
抓项目促转型,保证经济稳中有升。该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面改善营商环境,争取了一批实力强、潜力足的项目落地工业园区,如鑫诺绿色建材、腾飞绿筑装配式建材、辰祥发制品等项目先后建成并投入使用;投资1900万元的建材档发产业园区道路提升项目建成完工,进一步配强产业园区基础设施。
2017年落户该工业园区的许昌多悉尼工艺饰品有限公司是众多入驻企业之一。该公司以出口发制品为只要业务,占地近40亩,员工200多人,年产值4000多万元,不仅解决了当地很多村民的就业问题,也为当地财政每年创收近300万元。该公司经理王昊表示:“公司自落户灵井镇工业园区以来,得到了政府各部门的大力支持,我们只专注于生产、研发,‘围墙’外部的事都由政府和园区管理方帮我们解决,相关配套也很完善,园区维护、管理有条不紊,问题解决得很及时,我们企业在这里享受到了‘保姆式’的服务。”
此外,灵井镇总投资1.3亿元的污水处理厂建成并投入使用,日处理污水1.5万吨;投资3300万元的污水管网项目和灵井镇第二污水处理建设项目正在加紧建设。
不仅如此,该镇协调交通局、公路局、扶贫办等职能部门,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争取专项资金,新修、翻修重点村居道路120公里;利用扶贫开发、第一书记专项资金等项目,新打农田机井8眼、修建文化广场11个、安装照明路灯300余盏,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自2016年以来,该镇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紧缺和绿色优质农产品,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如利用农业专业合作社的改革契机,重点培育优质烟草种植基地、花卉树木育苗基地、优质大豆培育基地及水果玉米种植基地等,不断优化种植业结构;通过邀请农业局专业技术人员实地调研、到田指导和组织观看农作物防治病虫害的相关视频等方式,有效提升农民的专业水平。
同时,该镇极力挖掘本土的“田秀才”“土专家”,对先进、有效的种植经验进行宣传;大力推进现代化农场建设申报,目前已经推荐43家农场申报现代化农场,其中,3家农场拟推荐晋升一星级现代化农场,维尔康植物油厂拟推荐晋升二星级现代化农场;有效抓好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培育发展,全面提高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
建设文旅名镇 增进民生福祉
该镇党委以十九大会议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指导,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持续完善灵井镇民生保障制度,切实增进人民福祉,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完善居民生活保障,不断提高贫困救助、救灾救济、优抚、"五保"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做到应保尽保;持续完善镇敬老院配套设施,在各村(社区)兴建幸福院,为弱势群体提供更加周到的人性化服务‘认真做好新农保工作,确保到龄群众养老金发放到位;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保障水平,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在97%以上。
改善农村文化教育基础,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立足中心村和美丽乡村建设,积极推进文化大舞台、文化广场等项目落地,进一步改善农村文化体育设施;对灵井“许昌人”遗址公园做好维护管理,打造灵井名片。
投资1000万元、占地60亩的灵井公园项目已建设完工,全面优化了镇区环境,提升了镇区品位。灵井公园已经成为灵井人民日常休闲的首选去处。采访当日,记者看到,从傍晚18时开始,居民陆续来到这里,有纳凉的,有散步的,有跳广场舞的,还有打篮球、乒乓球的……
汇聚兴镇力量 建设明星乡镇
新时代,新征程。“十四五”期间,建安区灵井镇党委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乡镇工作三结合指示精神,创新思维方式,汇聚兴镇富民力量,以“不待扬鞭自奋蹄”的自觉全力以赴推进灵井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未来五年,该镇将继续狠抓基层党建,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持续深化“创五好、强双基、树红旗”党建示范行动,不断加强新时代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持续提升全镇党支部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全面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不断提高党内基层民主,公开党务、政务,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该镇将坚持新发展理念,以打造“工贸强镇、文化名镇”为目标,建设建安区明星镇,深入实施“三区两带一中心”发展计划,财政收入达到亿元规模,产城融合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新增就业岗位5000余个,让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进一步提升,努力推动灵井镇在建安区高质量发展中持续走在前列;同时,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主要帮扶政策稳定,做好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持续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助力镇区规范化建设,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
面对“十四五”,建安区灵井镇党委书记王文亚表示:“我们将紧紧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盯牢目标任务,围绕重点工作,努力成为担当发展大任的“活力铁军”;发扬责任面前‘主动上前一步’的担当精神,以更加有力、有劲、有速度的工作态势,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决心,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在许昌市建设‘智造之都,宜居之城’中唱响最强音,持续走在前列,用实际行动为全镇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