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孙江锋 文/图)“现在走到这楼前,看着心里就特别亮堂。”7月19日,魏都区西大街道办事处豫园社区工商局家属院居民王阿姨说,看着楼前上空再也没有一根根电线随风飘扬,内心十分舒畅。
“飞线问题”是该家属院多年来的心头大患。不让居民“飞线”,居民反问一句“那我们去哪里充电?”。居民实实在在的需求和现实的困难,使得“飞线”充电的“盛况”在老旧小区、家属院屡见不鲜。
“我们豫园社区位于古槐街豫园美食城南区,辖区住户691户、1790人。辖区管理街道7条,沿街门店225户,辖区庭院19个。这19个庭院全部都是无物业管理的,‘飞线’充电在老旧小区、家属院里比较普遍。”西大街道办事处豫园社区党支部书记黄艳红介绍说。
电动车“飞线”充电问题,既影响居民公共生活空间,又存在消防安全隐患。由于此前没有统一的充电设备,不少居民为了充电方便,私拉电线和“飞线”充电的现象普遍存在。有的居民将电动车停在自家楼梯过道,导致楼道堵塞、楼群线路凌乱;有的甚至直接把电池拿到家中充电,存在安全隐患。
“小区里没有地方充电,居民只能空中‘飞线’,从家中电源接线充电。‘飞线’充电高峰期时,既不美观,也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该家属院居民李阿姨说,这次安装了智能充电站,楼前没有了“飞线”,家属院环境变好了,大家也住得舒心、放心了。
“新安装了智能充电桩,既为日常充电提供了方便,又排除了安全隐患。真是太方便了!”在该家属院门口乘凉的杜师傅指着充电桩说道,“以前都得拎着十多公斤重的电瓶上楼充电,要不就得拉长电线,非常不安全。现在方便多了,也安全了。”
安装充电桩之后,最直观的变化就是家属院解决了影响美观和安全的“飞线”问题。以前,一条条“飞线”从楼上住户窗户扯下来,风一吹有些电线还缠到一块,非常不安全。
“2019年12月和2020年4月,通过‘四改一增’工作,工商局家属院对庭院里的地面、下水道、墙面和楼梯间等进行了升级改造,安装了电动车车棚。我们还协调了一家安装充电桩的公司,在电动车车棚内免费安装了智能充电站,增设了十余个充电口,基本满足居民的充电需求。”黄艳红说。
黄艳红介绍,接下来,豫园社区将立足实际,从群众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在为民办实事、解难题上发力,使党史学习教育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用心用情用力去做,把群众的事情记在心里,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让社区更有温度、让居民更加幸福。用实际行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