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胡晨
7月19日以来,许昌遭遇暴雨袭击,降雨量大、覆盖范围广、间隔时间短……汛情来势凶猛,我市多地告急。
面对超乎寻常的大雨大水,全市510名驻村第一书记挺身而出,带领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冲在防汛救灾一线,在灾情最严重、抢险最困难和群众最需要的地方,都留下了他们的身影,他们用实际行动为群众筑起了一道道冲不垮的“红色堤坝”。
闻“汛”而动,筑起红色堡垒
汛情就是命令,防汛就是责任。市委组织部“第一时间”下发了《关于在防汛救灾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主心骨作用的通知》,要求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全力投入防汛救灾工作中去,让党旗在防汛救灾一线高高飘扬。
一声召唤,群起响应——
禹州市要求该市137名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当好先锋表率,冲锋在前,全力以赴做好防汛救灾工作;
长葛市健全完善各类应急预案,组织各级党组织和驻村第一书记迅速进入防汛救灾一线,组建“党员突击队”,深入镇、村等开展全方位排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鄢陵县立即印发《关于在防汛救灾中发挥驻村第一书记作用的紧急通知》《致全县奋战在防汛救灾一线驻村干部的一封信》,要求全县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坚守岗位,快速反应,冲锋在防汛救灾最前线;
襄城县号召驻村第一书记把防汛救灾作为当前第一要务,协助村“两委”干部,组织带领党员群众冲锋在第一线、战斗在最前沿;
建安区邀请许昌市应急管理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对全区驻村第一书记和村“两委”干部进行防汛知识讲解;同时,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全区驻村第一书记和村“两委”干部迅速到岗到位,靠前指挥,巡查险情,密切关注河道水情、汛情,紧盯险段、水闸、水库、跨路桥涵、危旧房屋等重点部位……
危难面前,驻村第一书记带领基层党员干部群众拧成一股绳,不畏艰险,迎战“洪魔”,筑起了防汛救灾的“铜墙铁壁”。
“负重”前行,筑牢生命堤坝
为减轻上下游洪水压力,双洎河压力剧增,双洎河沿岸的长葛市佛耳湖镇、大周镇、老城镇、董村镇、古桥镇、南席镇,以及鄢陵县马坊镇等相继出现险情。
险情当前,长葛市南席镇高庙村第一书记张军普“第一时间”带领干部群众排查疏通泄洪水渠长达4公里、连路桥洞20孔,成功阻止泄洪渠水位上涨;鄢陵县马坊镇骆家村第一书记高浩不顾自己感冒发烧,组织青壮党员群众成立两个应急小组,一组有序组织1800余名群众安全转移,另一组24小时不间断对骆家村1500米河堤进行巡护。当他发现高速桥下河堤出现裂缝塌方时,立即将险情上报,并迅速组织应急小组和支援人员60余人投入180余吨碎石,对河堤进行整修加固,排除隐患。
7月22日凌晨5点,鄢陵县柏梁镇温寨村第一书记陈飞祥发现引黄干渠汶河温寨村段河堤决口后,奋不顾身跳入决口处,用树干强堵,用沙袋封堵,在他的带动下,党员群众齐上阵,最终用了7个多小时把决口成功封堵,将群众损失降到了最低。决口封堵后,村民发现陈飞祥腿上和脚面被划出的几条七八厘米长的伤口已经感染,都劝他回去休息,他却说:“险情面前,温寨就是我的家,洪水不退,我不退。”简单包扎后,他又组织应急分队查看群众受灾情况,帮助群众排水排涝。
衣服湿透、污水灌满胶鞋、手脚被雨水泡得发白……在防汛一线,像这样的第一书记还有很多:
禹州市花石镇崛山村第一书记朱冰和村干部对全村防汛风险点进行仔细排查,为预防山体滑坡,反复动员山体旁边3户群众, 顺利将其安全转移;
襄城县姜庄乡漕厂村第一书记刘少辉,组织党员群众疏通村里排水管道,劝离村里独居老人3户,设置危房隔离带,积极化解险情危机;
建安区五女店镇刘崔吴村第一书记靳璐,带领村“两委”干部成立防汛突击队,逐户查看住房安全情况……
他们冲锋在前,带领群众扛起抗洪救灾的责任担当;他们满身泥泞,以实际行动践行入党誓言。
担当尽责,守护美好家园
洪水渐渐退去,帮助受灾地区尽快恢复生产生活刻不容缓。
了解到长葛市南席镇等乡镇遭受洪水影响较大,长葛市和尚桥镇张营社区第一书记范晓磊,组织社区全体党员群众开展募捐活动,短短2个小时内募捐善款3.5万元,群众参与率达85%。
群众转移后,面对空无一人的村子,鄢陵县彭店镇慕寨村第一书记赵全根与村“两委”商议后,立即加大河堤严防严守巡查巡检密度和力度,开展村内治安巡逻,确保转移群众家中财产安全。
禹州市浅井镇张地村第一书记张筱雨“第一时间”协调挖掘机清理村道旁的山体塌方,确保村民出行安全。
“共产党员是什么?奋战在防汛救灾一线的驻村第一书记们,用行动作出了铿锵有力的回答——是急难险重前的无怨无悔,是生死考验时的一往无前。”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在驻村第一书记的带领下,基层党员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许昌战胜洪涝灾害、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