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农技专家特别提醒:

今年我市秋收秋种较常年适宜期偏晚

本报讯(记者 武芳 通讯员 张亚丽) 当下,我市秋作物陆续进入收获期,受秋作物后期阴雨寡照等不利因素影响,农技专家建议农民朋友要在不影响小麦播种的前提下,适当延长收获期。

据农业专家预测,今年秋作物收获期要较常年延后一周左右。近期要加强秋作物后期管理,特别是大力提倡推广夏玉米适时晚收增产技术,确保丰收高产。具体收获标准为:籽粒玉米应在籽粒乳线消失收获,青贮玉米应在籽粒乳线1/2—3/4收获;大豆应在黄熟末期至完熟初期收获;红薯应在霜降前收获完毕;花生应在大部分植株顶端停止生长,中下部叶片变黄脱落,大部分荚果果壳变硬、颜色变深、脉纹清晰时及时收获。

此外,秋季气候多变,雨水较多,据天气预报预测,现在到9月底我市还有三次不同程度降雨过程,广大农民朋友要高度关注天气变化,雨后立即排水,结合实际加快秋收进度,做到及时收获、抓紧晾晒、尽早入库。

麦播工作一季管两年,事关明年粮食丰产丰收。农技专家建议:一是科学合理施肥。“麦收胎里富”,秋播整地前,要重视麦播基肥的足量施用,增加有机肥施用面积和施用量,尤其是对夏季受洪涝灾害表土养分流失的地块。二是提高整地质量。按照“连年秸秆还田地块必须深耕,旋耕地块必须耙实”的原则,精细整地,提高整地质量。三是适期适量播种。半冬性品种,适播期在10月8日—15日,弱春性品种,适播期在10月12日—25日,旱地小麦采取抗旱耐瘠的半冬性品种趁墒播种,有墒不等时。在适播期内,早中茬儿半冬性品种,亩播量7—11公斤;中晚茬儿弱春性品种,亩播量8—14公斤;高产麦田取下限,低产麦田取上限;如果超过适宜播期,播期每推迟1天,播种量要增加0.25—0.5公斤;晚播麦田根据播期偏晚情况适当增加播量。四是加大麦播期病虫害防治力度。要推广种子包衣、药剂拌种和土壤处理,杜绝“白籽”下种,确保小麦苗全苗壮,一播全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