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春秋楼

小英雄成长记

□包广杰

近读作家徐永胜的新作《一号哨位》,几度为书中的精彩故事击掌叫好,为小主人公的艰难蜕变感慨万千,还为维和英雄的壮烈牺牲而痛心不已。

《一号哨位》是一部讴歌中国军人和维和英雄,有着浓郁军旅特色的励志类长篇小说。它以“杨根思连”到南苏丹维和而牺牲的英雄杨树鹏、李磊事迹为素材,以“杨根思双拥社区英雄中队”和少先队员为原型,描写八一小学的徐小包、韩奇兵、李丹丹等少先队员,在军事国防课和军事夏令营的洗礼和锤炼中,在战斗英雄精神激励下,成长为有理想、有担当、有本领的时代新人的故事。值得一提的是,本书的作者是我们许昌人,书中的素材和原型也均来自许昌市。

《一号哨位》内涵很丰富,“小英雄成长记”是我对本书小主人公成长故事的一个概括,它只是作品中的一个线索或者说是一个侧面。从本书第二章开始,作者娓娓道来,从容不迫又悬念不断地讲述了小主人公们如何从或自卑或蛮横或娇气的小学生,一步步成长为自信、礼让、有爱心的 “小战士”“小英雄”。徐小包是从山村进城的五年级学生,这个昔日在乡下调皮捣蛋的“山大王”,如今因土里土气而自惭形秽,为迫切融入城市孩子的新集体,而爬上了十几层楼高的烟囱,获得了韩奇兵等同学的好感和认可,却得罪了另一个班的“孩子王”上官旭——蛮横又争强好胜的上官旭为夺回面子在爬烟囱时摔了下来。韩奇兵和上官旭都是从部队大院长大的“孩子王”,在学校,两个人也是暗暗较劲。李丹丹是个英姿飒爽大队长,常笑笑没心没肺,爱干净的娇气女孩白雪,“钢琴王子”吴威威,个个性格鲜明,然而个个都有成长的小烦恼。最终,在八一小学校风熏陶下,在老师和英雄教官的引导和影响下,通过平时的一次次军事课,以及暑期军事夏令营的心灵洗礼和“魔鬼”训练,他们不断成长,成了能参加全省“少年军事对抗赛”的优秀“小战士”,徐小包还因勇救车险中的小男孩而成了家喻户晓的小英雄。

小主人公的成长和蜕变过程,曲折又有趣,显示出了作者高超的长篇小说架构能力和深厚的文字功力。以徐小包为例,这个从山村进城的小学生,是通过攀爬烟囱冒险、打鸟惹祸、逃学失踪等一系列故事来展现其自卑、顽皮性格的,同时穿插的双拥社区、少年军校、军事夏令营、心灵洗礼、“魔鬼”训练等又解析了他一步步成长、成熟中的思想和行为变化。从开始的自卑、顽皮到最后的自信和担当,徐小包这个小英雄就是这样成长起来的。书中其他几个小主人公的心路变化,虽然着墨不多,但也清晰地写出了变化 过程。比如两个“将门之子” 韩奇兵和上官旭从“孩子王”一味地竞争,到懂得团结协作的重要性;比如“钢琴王子”吴威威,由于被教官从劫匪枪下解救,而激励自己在近似残酷的夏令营训练中坚持了下了;女孩白雪的“蜕变”写得也相当精彩:三千米越野跑过后,是拖重物训练,要求把几只汽车轮胎用麻绳拖到五十米外,再拖回原处。李丹丹、刘星都是哭着、喊着通过的,训练场上只剩下了白雪,“只见她双手紧紧拉着绳子,身体用力向前倾斜。没走几步,扑通一下摔倒在地,手掌被砂石磨破一层皮……”她苦苦挣扎,奋力拼搏,终于获得了成功。

儿童作家徐永胜已经出版了《红旗巷的孩子们》《戒尺》两部长篇儿童文学,《一号哨位》是他的城市、农村、部队双拥社区三部曲的收官之作。他长期在双拥社区工作生活,熟悉校园孩子们的生活,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和少儿文学创作经验,所以描写小学生的心路历程尤为真实和生动。

富有军事、军营语言特色的语言、心理和动作描写也是本书的一大看点和亮点。“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战士要永不服输,能够击败任何困难和敌人;战士的身躯永不折弯,能够扛起珠峰泰山……宁可向前十步死,绝不后退半步逃”“炕头上练不出千里马,笼子里飞不出雄鹰”,这样的励志语言比比皆是。高亢的歌声、整齐的军靴声和呐喊声,据枪、队列训练,这些都是神秘军营的原生态,在小说中也有原汁原味的呈现,配合小学生训练时的动作和心理描写,十分真实可信,精彩纷呈。

“战争是可怕的,它能让母亲失去儿子,妻子失去丈夫,我们要敬畏战争,要制止战争”,作者在书中除了激励孩子们要学习英雄外,还给孩子们树立爱好和平、敬畏生命的理念,特别是两位维护教官在非洲牺牲,烈士的灵柩回国,人民群众倾城而出,长街相迎,以及少先队员们和英雄家人守灵、祭奠等,这些感人至深的描写,我想不仅对主人公,也会对读者产生极大的心灵震颤!哪有什么岁月静好,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军人用鲜血甚至生命守护的,这些牺牲的军人英雄们有的就来自我们的家乡,就是我们的亲人!

安徒生儿童文学奖获得者曹文轩曾说:“儿童文学作家是未来民族性格的塑造者。”我想,一个作家特别儿童文学作家应该有如此庄严而神圣的使命感和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曾说: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 ,要“崇尚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一号哨位》这部饱含英雄主义张力的作品,贴近现实,贴近少儿,值得当代青少年阅读,也值得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和家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