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平安许昌

助企解困 为民解忧

——魏都区人民法院扎实开展“万人助企联乡帮村”活动侧记

魏都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阎鑫(左一)深入项目工地走访,详细了解项目建设情况及司法需求,并向企业负责人发放企业普法手册

积极作为,营商环境暖起来

上门问需,司法服务强起来

被执行企业送锦旗,感谢法官纾困解难促发展本组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由魏都区人民法院提供

本报记者 李小娟 通讯员 和忠 张棣

核心提示

“为企业发展、乡村振兴提供坚强司法保障和优质法律服务,是法院职责所在、使命所在,也是法院服务大局的具体体现。”谈及“万人助企联乡帮村”活动,魏都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阎鑫说。

今年7月份“万人助企联乡帮村”活动启动后,魏都区人民法院将其与全市法院“双百双联”法官服务活动、魏都区民营经济“两个健康”百县提升行动暨“一联三帮”保企稳业专项行动相结合,从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实效出发,强化司法服务,优化营商环境,切实为企业、社区办实事、办好事,助企解困,为民解忧。

走访问需察实情

助企帮村,必须沉到基层、躬身入局。

早在我市“万人助企联乡帮村”活动动员会议召开前,魏都区人民法院便先行一步,党组成员分头进企业、进社区,走访问需。动员会议召开次日,阎鑫的身影出现在魏都区东大街道办事处兴隆社区和东大商会。

在兴隆社区,得知社区矛盾调解工作存在法律专业人员不足、矛盾化解效果不好等问题,阎鑫当即表示,法院可以通过巡回法庭方式,把法庭开到社区,用本社区典型案例进行普法宣传,增强群众法制观念,让社区矛盾群众自己化解,构建和谐法治的文明社区。

在东大商会,阎鑫向企业代表详细介绍了法院正在开展的几项活动,就企业诉讼、企业法人涉诉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代表们进行了深入座谈,诚挚向代表们征求意见和建议,并现场梳理汇总。

在走访问需的同时,该法院进一步畅通院企沟通渠道,开通了12368诉讼服务热线,向社会公开院(庭)长电话、督查室电子邮箱,通过监管、督办的加压方式,督促案件承办人及时、有效地处理问题;成立“人民满意度”办公室,对已结涉企案件逐案征询当事人对案件审理的意见,监督部门及时将问题整改措施反馈给问题反映人或单位,并对问题解决情况进行持续跟踪了解。

据统计,7月份至今,该法院共走访100余次,通过12368诉讼服务热线累计接听群众诉讼咨询来电881人次,电子邮箱、网络平台等途径接收群众意见3条,电话征询当事人意见1544条、3856人次,邀请企业、到企业开展座谈会30余次。

服务发展出实招

法院服务企业、服务社区,最终还是要落脚到执法办案上。

“我们设立了营商环境司法保障中心,配齐专职调、审、执团队,对涉营商环境‘五类案件’实行诉前调解、立案、审理、执行‘闭环管理’,可实现一次通办、一网通办,有效地整合资源,发挥集约优势,提增审执质效。”魏都区人民法院民二庭负责人丁伟说。

为减轻企业和群众诉累,该法院联合魏都区工商企业联合会,以辖区13个街道办事处调解委员会及法院派驻调解室为基础,以许昌市房地产业行业协会、保险业协会、银行业协会等行业性专业调解组织为补充,建立“多元一体”式的诉前调解体系。

对于破产案件,该法院建立企业破产司法与行政协调联动机制,发挥行政机关职能作用,规范各有关职能单位协助人民法院和破产管理人办理破产案件中涉及的行政事项,保障案件高效、有序推进。

对于企业家及个体经营者作为被执行人案件,该法院坚持“放水养鱼”,审慎使用“限高”“失信”执行措施,甄别经营失败无偿债能力但无故意规避执行情形的民营企业家,及时从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中删除,避免因案件审、执活动影响市场主体正常经营。

今年以来,该法院相关案件平均审理周期由2019年的65天下降到今年的33天;通过非诉方式化解各类涉企纠纷587余起;对246起362人次被执行企业及经营者解除“限高” 执行措施,对75起90人次被执行企业及经营者解除“失信”执行措施。

纾困解难办实事

9月24日上午,小雨渐停,在魏都区人民法院大门口,某被执行企业负责人将一面锦旗送到该法院副院长曹晓辉手中。

这家企业主要从事园林景观工程,曾于2019年至2020年从我市两家银行先后贷款1500余万元用于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然而,受疫情影响,该企业在洛阳某项目工程工期延长,使得该项目工程款迟迟无法到账,以至该企业资金链断开无法及时向银行还贷,在法院依法判决后仍无法履行,遂被列为被执行人,企业账户被封。

考虑到该企业并非故意拖欠贷款,此案符合第三方到期债权,执行法官多次前往洛阳,就该企业目前处境与项目方交涉洽谈,希望项目方能够及时支付工程款,让该企业回归正常经营。

经过执行法官的不懈努力,该项目方直接向该企业所欠两家银行支付工程款,用于偿还该企业所欠贷款。至于贷款逾期产生的罚息,考虑到企业经营问题,该法院与银行协调暂缓支付,先解封企业账户,让企业恢复正常经营后再行支付。

“执行法官真是切实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让我们企业卸下了枷锁,脱去了包袱,能够尽快恢复正常经营,真是感谢执行法官!他们用行动让我们企业看到了法院在营商环境方面作出的努力,还看到了法院在执行方面的担当!”该企业负责人感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