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开胸就可更换心脏“零件”?近日,许昌市中心医院心胸外科团队通过微创介入技术——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换术(TAVI)成功为一名67岁的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合并中重度关闭不全患者完成了主动脉瓣膜置换。这是该团队首例通过TAVI手术,不开胸为患者装上人工瓣膜,也是该院在瓣膜置换手术上的开创性突破。
这名67岁的男性患者姓程。程先生在半年前自感身体大不如前,经常胸闷气急,认为是年纪大的正常情况。然而,天气转凉后,程先生病情加重,稍一走动就心悸发慌。9月15日,程先生到许昌市中心医院就诊。诊断结果显示,程先生“心门”出了问题,患上了“心脏瓣膜病”,即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合并中重度关闭不全。
主动脉瓣通俗说就是“心门”,位于左心室和升主动脉之间,能够抑制射入主动脉的血流回流入左心室,是心脏泵血最重要的单向“阀门”。这扇“门”通过一关一张,把动脉血送达全身。
主动脉瓣狭窄意味着“心门”只能开一条缝,就像房间门没有打开或打开一半,房间里的人需要很费劲才能出来一样,会导致射血通道变窄,心脏射血阻力增大,增加心脏的负荷。时间一长,患者就会出现心力衰竭、气喘、黑蒙、晕厥和心绞痛等症状,猝死风险很高。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就像打气筒漏气,会导致主动脉血液倒流,引起心脏增大、肥厚、心功能不全等,严重的可导致患者猝死。
“治疗主动脉瓣狭窄合并关闭不全,一般是需要进行开胸手术,以人工瓣膜替换掉病变的心脏瓣膜。”许昌市中心医院心胸外科主任杜容宇说,程先生已经67岁,而且既往合并有自身免疫性肝炎、肾功能不全,曾做过脾脏切除手术,如果采用传统的手术方式,创伤大、风险高,术后恢复期长。而不手术治疗,程先生的心脏功能难以维持。结合患者的情况,许昌市中心医院心胸外科团队考虑选择TAVI手术为其进行治疗。
“与传统开胸体外循环下主动脉瓣膜置换术相比,TAVI手术避免了开胸、体外循环、心脏停搏等危险因素,在创伤极小的情况下就可以将病变的主动脉瓣膜置换,大大降低了手术风险,非常适合程先生。”杜容宇说,不少高龄患者因心功能差、存在严重合并症等因素无法耐受,不得不放弃外科手术。TAVI手术的出现,让无法开胸换瓣膜的高危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多了一种选择。
据杜容宇介绍,TAVI手术是一种介入治疗技术,主要是经过股动脉穿刺,然后通过导管将特制的人工瓣膜送到主动脉瓣膜的位置,来代替原来有病变的主动脉瓣膜。TAVI手术避免了体外循环,也不需要输血,创伤很小,术后患者恢复很快。
杜容宇指出,TAVI手术是对高龄、外科手术风险高或有禁忌患者的主动脉瓣膜疾病治疗新方法,适用于以下患者:主动脉瓣膜置换术后,瓣膜功能障碍或毁损,需要再次手术的患者;年龄较大、心功能差、无法行常规瓣膜置换手术的患者。
TAVR手术操作复杂、技术难度高,对心内科、影像科、超声科、麻醉科、手术室等多科室团队协作、技术水平和相关设备的完善都有相当高的要求。
为了安全实施手术,许昌市中心医院心胸外科精心筹备,由心脏内科、肝胆外科、彩超室、消化内科、肾内科、麻醉科、介入导管室、重症监护室、医学影像科等科室进行会诊,针对患者的病情多次讨论,反复进行检查数据的解读,设计手术方案、应急预案,最终确定在许昌市中心医院鹿鸣湖院区杂交手术室进行手术。历经2个多小时,该团队顺利完成手术。10月11日,记者在鹿鸣湖院区心胸外科病区见到该患者时,患者状态良好,行动轻松自如。
心脏瓣膜病已成为继高血压、冠心病后的第三大心血管疾病,是老年人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晕厥和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许昌市中心医院首例TAVR手术的成功实施,为主动脉瓣膜病变、心功能较差的老年患者进行常态微创主动脉瓣膜置换奠定了坚实基础,也掀开了该院心血管病介入治疗史上新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