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为进一步提升食品安全科普宣传影响力,打击编造、传播虚假食品安全信息等违法违规行为,净化食品安全舆论环境,许昌市市场监管局特联合本报推出《食品安全·谣言直击》辟谣宣传栏目。该栏目将选取公众广泛关注的食品安全谣言和热点,通过权威专家答疑解惑,及时、准确、客观地还原谣言背后的真相,从而增强消费信心,促进产业健康发展和公共安全。
说起食品添加剂,大家首先想起的是什么?很多人会说苏丹红、三聚氰胺、瘦肉精。但专家表示,这个“锅”食品添加剂可不背。
“近些年曝光出来的食品安全事件,主要是因为一些不良商家使用了非法添加物,并非食品添加剂。”许昌市市场监管局食品生产监管科科长干恬懿告诉记者,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食品添加剂并不是现代独有的,点豆腐使用的卤水、做面包和馒头需要用到的小苏打等,都属于食品添加剂。食品从手工现场制作销售转向大规模工业生产,为了在生产、运输、包装过程中保障食品品质,增加防腐剂等添加剂是必要的手段。“三聚氰胺”“孔雀石绿”“苏丹红”“吊白块”“工业明胶”和“硼砂”这些引发过食品安全事件的非法添加物,并非食品添加剂。
据统计,我国目前有2000多种食品添加剂,按照不同功能,《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将它们分为23个类别,其中包含常见的香料、防腐剂、膨松剂、着色剂、抗氧化剂、水分保持剂等。
食品添加剂使用应符合以下要求:不应对人体产生任何健康危害;不应掩盖食品腐败变质;不应掩盖食品本身或加工过程中的质量缺陷或以掺杂、掺假、伪造为目的而使用食品添加剂;不应降低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达到预期效果前提下尽量降低使用量。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主要是在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只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使用,不超范围、不超剂量的情况下对身体是无害的。
“‘零添加’食品不代表更健康、更绿色,合理使用添加剂对食品色香味、产品保值更有好处。”干恬懿说,市场上很多食品宣传“零添加”“无添加”概念,其实是对消费者的误导,还有不正当竞争之嫌,扰乱食品市场竞争秩序。
研究表明,“零添加”食物可能存在一定隐患,比如少了防腐剂,食物更容易变质,进而带来健康风险。尤其是不能一次性吃完的食品,如果其本身的成分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添加防腐剂是保证食品安全的必要措施。此外,有些标注“不含防腐剂”的食品是通过添加大量盐和糖来实现长期保存的,经常吃这样的食品会对健康造成一定伤害。
如今,食品添加剂涉及日常饮食的方方面面。为了身体健康,干恬懿建议消费者购物时选择正规超市,购买值得信赖的厂家和品牌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