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平安许昌

长葛市人民法院

田间地头化纠纷 善意执行显温度

本报讯(记者 李小娟 通讯员 张雪珂)“感谢你们跑这么远来帮俺要回欠款,这么多年的心结可算打开了,太感谢了!你们辛苦了!”10月30日,星期六,在长葛市董村镇徐庄村的田间地头,一名腿脚不便的男子拉着长葛市人民法院执行干警的手连声表示感谢。

该男子姓时,现年40岁,是一起民间借贷案件的申请执行人。2016年1月,时某借给同村村民徐某7万元,徐某给时某出具了一张借条。2018年8月,多次催要借款无果的时某将徐某诉至长葛市人民法院并胜诉。判决生效后,徐某陆续偿还了6万元借款,剩余1万元借款一直不予偿还。无奈,时某向长葛市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受理此案后,执行干警迅速开展调查,通过多次与当事人电话联系得知,时某双腿残疾且居住地离法院较远,生活较为困难。在多次电话敦促和实地寻找被执行人后,执行干警发现案子有执行及和解的可能,考虑到时某因残疾行动不方便,便驱车数十里前往该村,组织双方当事人就近在田间地头进行调解。

解铃还须系铃人。执行干警让时某、徐某坐在一起,讲清情况,化解矛盾。原来,时某与徐某两人因琐事产生了矛盾,时某欠徐某租地款许久未给,徐某便拖着之前欠时某的借款一直不还。

见此情形,执行干警耐心地做起了双方的思想疏导工作,向被执行人讲明拒不执行的法律后果,又及时与申请执行人沟通,耐心细致地进行调解。在执行干警释法明理下,双方最终达成和解,除去时某欠徐某的4000元土地款,徐某当场向时某支付了拖欠的6000元借款。

“执行工作需要力度,更需要温度。田间地头就是调解室,石板、树桩就是办公桌,公平、正义让群众能够看得到、摸得着,应是执行工作的常态。我们将持续把群众的诉求放在心上,将暖心服务落到实处,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切实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满意度。”该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