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聚焦建安区乡村振兴系列报道之四

社区党委筑牢 乡村振兴“战斗堡垒”

本报记者 付家宝 通讯员 吕静 仝瑞音

初冬时节的建安区,一座座新居亮丽多彩,一条条道路四通八达,一项项产业生机盎然……村庄美、产业强、村民富、乡风好、管理精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尽情地在希望的田野上铺展。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实施乡村振兴,基层党组织这个“车头”强不强,往往影响着地方的发展。建安区紧抓基层党建这个“牛鼻子”,以提升组织力和政治功能为重点,在组织、队伍、产业等方面持续用劲用力,社区党委筑牢“战斗堡垒”,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全面提质增效,以组织振兴引领擘画乡村全面振兴。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建安区从强化抓乡促村、强化示范引领、强化改革创新、强化运转保障等方面着手,夯实基层基础——建立包乡联村抓党支部制度,27名县级干部分包全区16个乡(镇、街道办);深入开展乡、村两级党组织“创五好、强双基”示范行动,对今年排查确定的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实行“一党支部一方案、一问题一对策”,“四位一体”强力抓好推进;积极培育各类党建示范点,以点带面发挥示范作用;扎实开展基层党组织“四化”建设,“四化”建设达标率达83.75%;制定《关于建立农村社区党组织强化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印发《建安区农村社区党委工作管理办法(试行)》,推动干部往基层流动、资源向基层下沉、力量在基层凝聚,进一步提升了基层组织力,筑牢了乡村振兴“红色堡垒”。

建安区通过夯实基层基础,让老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幸福。“以前,人家问我是哪个社区的,我都不好意思说;现在,俺社区和谐稳定,干部群众关系融洽,党风、政风、民风风清气正,还被评为许昌市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呢!”提起建安区许由街道办事处枪杆刘社区通过建强党支部,实现了从软弱涣散社区到先进模范社区的转变,老党员臧纪河感慨道。

只有选出好干部、配出好班子,才能进一步助推乡村发展。建安区建强骨干队伍,精心组织推进乡镇党委换届工作,确保乡村振兴“一线作战部”结构更优、功能更强,并以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为契机,突出党组织书记“四有四带”和“两委”成员“四好四强”标准,实现年龄、学历“一降一升”;同时,不断强化党员教育管理,强化党员创业带富典型培育,推动各级党组织把“一编三定”与中心工作、党史学习教育等有机结合,带头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今年,为促进区直部门和乡村干部在知识、能力、经验等方面合理搭配、优势互补,我区建立农村社区党委,构建社区和行政村党组织扁平化管理体制机制,选派农村社区党委书记、副书记到村开展工作。在重大项目建设、疫情防控、防汛救灾等重点工作推进中,广大党员干部勇于担当,营造了‘组织为干部担当、干部为事业担当’的良好氛围。”建安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国志说。

“放下锄头敲键盘,网上淘宝创新业。今年‘双11’,俺村戏具、社火网上销售很火爆!”近日,建安区灵井镇霍庄村村民霍随欣高兴地对记者说。

霍庄村戏具和社火产业的蓬勃发展,是建安区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一个写照。只有增强村级集体经济的实力,才能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服务能力。建安区坚持规划先行,出台《建安区关于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意见》,编制《建安区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施方案》,先后确定30个集体经济示范村进行重点扶持。在此基础上,建安区先后投入专项资金5480万元,用于180个村培育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努力实现“一村一产业”。

结合各乡镇实际,该区重点打造了灵井镇霍庄村“电商经济”等不同类型的发展村集体经济的示范样板,并积极探索开展村党支部领办创办合作社工作,指导13个乡镇确定区级试点26个;同时,采取“政府+银行+合作社+保险公司”四位一体扩融模式,设立“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发展基金”,在持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和综合实力等方面探索路径、打造样板。

截至目前,全区年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达341个,占比达92.7%,涌现出许由街道办事处枪杆刘社区、河街乡柿张村等一批产业带动村(社区),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积蓄了力量。

党建引领打造乡村振兴“硬实力”。在新的发展道路上,建安区将只争朝夕、接续奋斗,让高高飘扬在乡村振兴最前沿的党旗愈加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