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不仅是居民居住生活的基本单元,还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是党委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小区治理水平直接影响居民生活质量、关系居民幸福指数。
为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基层治理工作的有关要求,认真落实河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和许昌市第八次党代会精神,全面加强党对基层治理工作的领导,日前,魏都区印发《关于推行“党建引领、多方参与、共商共治”红色治理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在前期试点工作基础上,全域推进“红色治理”工作,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目标:构建自治、法治、德治、数治“四治融合”的“红色治理”体系
市八次党代会要求,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保政治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
《方案》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为关键,以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和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为重点,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增强政治功能、组织功能和服务功能,推动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提高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和专业化水平。
《方案》明确,用3年时间,全区完善“区委—街道党工委—社区党总支(党委)—小区党支部—党群中心户”五级贯通的组织体系,建成四级党群服务中心,建立起党组织统一领导、政府依法履责、各类组织积极协同、群众广泛参与,自治、法治、德治、数治“四治融合”的“红色治理”体系。
到2022年,区、街道办事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阵地建设全部完成,小区党支部建立、业委会(院委会或物业管理委员会)组建全部完成,“五好”街道党工委、“五好”社区党组织和“五星”小区均在20%以上。到2023年、2024年,小区普遍引进物业服务企业、建成党群服务中心,“五好”街道党工委、“五好”社区党组织和“五星”小区均分别在40%、60%以上,实现基层政权坚强有力、群众自治充满活力、公共服务精准高效、党的执政基础更加坚实、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路径:建强红色阵地 壮大红色力量
在构建完善“红色治理”组织体系基础上,魏都区加大对红色阵地建设的支持力度,积极推动治理重心下移、资源和服务下沉、职责和权力下放,确保小区有人干事、有场所议事、有钱办事。
按照使用面积不低于30平方米和“有党旗、有牌子、有桌椅、有制度、有版面、有档案”的“六有”标准,魏都区 建设了小区党群服务中心,设立了综合服务区、“红色治理”会客厅等功能室,统筹学习交流、便民服务、矛盾调解、决策议事等功能,实现了居民诉求“速响应”、居民服务“零距离”。
为进一步壮大小区“红色治理”队伍力量,魏都区将通过小区在册党员选举、上级党组织派任、在职党员兼任等方式,把政治素质好、坚持依法办事、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党员推选成为小区党支部书记;积极引导离退休党员、在职党员到居住地小区党支部报到登记,全过程参与基层治理,并选优配强业委会(院委会或物业管理委员会)委员,引导物业服务企业、各类人才社团组织和志愿服务队伍,积极参与小区党建活动。
保障:建立红色机制 推进红色服务
完善的制度机制,是确保小区党支部参与基层治理的根本保障。
《方案》明确,在“红色治理”工作中,该区将积极搭建自治、法治、德治、数治相融合的四大治理平台,凝聚起联系服务群众的强大合力。其中,在搭建自治平台方面,魏都区注重发挥居民自治组织、居民微公约和微治理等在“红色治理”中的作用,探索“党组织+自治”模式,城市社区持续开展以“头雁作用发挥好、职业队伍建设好、阵地功能发挥好、基层治理能力好、服务群众实效好”为主要内容的“五好”党组织争创工作;涉农社区持续开展以“头雁作用发挥好、集体经济发展好、阵地功能发挥好、基层治理能力好、乡村振兴推进好”为主要内容的“五好”党组织争创工作;在小区内探索开展以“党建引领星、便民服务星、文明风尚星、和谐稳定星、美丽宜居星”为主要内容的“五星”小区争创,进一步提升党建引领基层自治水平。
同时,魏都区先后建立推进交叉任职、规范议事决策、完善党员考评、健全激励保障等多项制度,确保打通党组织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其中,在健全激励保障制度方面,该区把“红色治理”与“五好”街道、社区党组织创建和“五星”小区争创结合起来,被评为“五好”街道、社区党组织的,严格落实市、区两级相关奖励政策;被评为“五星”小区的,按每获得一个星级奖励2000元的标准,对获得“一星”“二星”“三星”“四星”和“五星”的小区,分别奖励2000元、4000元、6000元、8000元和10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