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财经

强化资金绩效管理 夯实基层财政基础

襄城县不断加强基层财政管理工作

本报讯(秦基伟 李晓)襄城县高度重视基层财政管理工作,充分利用省、市财政部门的支持政策,统筹推进各项工作,为乡镇财政落实国家惠农政策提供了有力支持,为用好农村综合改革资金打造了“襄城模式”。今年以来,襄城县基层财政工作在全市名列前茅,受到各方好评。

聚焦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自2013年以来,襄城县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建设生态宜居新襄城的重要载体,坚持科学规划,注重特色培育,累计筹措财政资金2.99亿元、整合社会资金1100多万元,支持15个镇区项目和15个中心村项目建设,建成了一大批村庄秀美、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美丽乡村。襄城县在镇区和中心村项目规划时,突出规划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和约束性,进一步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强化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升级完善美丽乡村建设全域规划,由“以点带面”到“连线成片”。

聚焦提升基层组织能力,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近年来,襄城县充分发挥省级扶持村级集体经济项目资金“四两拔千斤”作用,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一把手”工程,出台了《关于抓党建促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意见》等“1+5”配套文件,对村级集体经济的运营管理、财务管理、收益分配、干部补贴等作出详细规定,全面推广“村级集体经济十法”,以“身边事”激励“身边人”,使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各点开花、百花齐放。截至目前,该县共争取省级扶持项目28个、资金1970万元,县级扶持集体经济项目59个、资金1000余万元。目前,全县448个行政村(社区)中,382个村消除了村集体经济空白。

聚焦解决农民关注问题,扎实推进农村公益事业建设。襄城县把村级公益事业财政奖补项目作为实现文明乡风的动力源,通过完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制度,构建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投入新机制,大力推动农村公益事业项目建设健康发展。一是项目立项前,坚持项目采集储备“一个口子”。分乡镇测算农村人口和行政村数,科学测算奖补资金,同时以上年度各乡镇的项目实施情况和重点工作落实情况为依据,合理分配各乡镇财政奖补项目资金控制指标,合理规范乡镇村级公益事业财政奖补项目资料申报。二是项目管理中,突出项目库管理“两个重点”。首先,项目库实行动态管理模式,对已纳入项目库但因为客观原因未能实施的项目滚动到下一年度与新增项目重新排序,使项目库管理形成“建成一批、充实一批”的良性循环机制。其次,采集和储备拟开展的以村级公益事业财政奖补为基础的村内户外村级公益事业建设项目,为财政奖补项目的实施提供依据。三是项目实施过程做到规范,即规范项目选择、规范工程项目管理等。

提升乡镇财政管理能力,积极开展乡镇财政示范所建设。一是开展乡镇财政所标准化建设,不断加强乡镇财政硬件。自2013年起,襄城县按照省、市财政部门规定的标准,统一部署、示范引领、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积极开展乡镇财政所标准化建设,2019年以来,先后投资400万元对8个乡镇财政进行改造,使各乡镇财政所办公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便民服务环境进一步优化。二是推行“五统一”外观形象建设,树立乡镇财政所良好的“窗口”形象。在搞好乡镇财政硬件建设的基础上,按照“先做面子、再做里子”的工作思路,在全县开展了以“统一标识、统一门头、统一门牌、统一背景墙、统一规章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乡镇财政所“五统一”外观形象建设,力求以“五统一”工作为切入点,着力提升襄城县乡镇财政所的“窗口”形象。三是开展创建服务型示范财政所活动,全面提升乡镇财政服务“三农”的能力和水平。襄城县按照省、市《开展创建服务型示范财政所活动方案》,创建了十里铺镇、王洛镇、姜庄乡省级服务型示范财政所,通过发挥示范财政所引领带动效应,其他乡镇财政服务乡村的能力和水平也得到全面提升,让群众“最多跑一次”的服务理念逐步内化于心,为民服务的标准进一步明确,获得了群众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