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许廷合)“这事儿搁以前,物业和业主相互扯皮,半个月也不一定能解决。真没想到,现在这么快就解决了。”12月29日,在魏都区瑞金社区建安粮苑小区党群服务中心,居民宋长纪连呼“没想到”。
上周,宋长纪向小区党支部反映了12号楼下水管道淤堵问题。该党支部随即组织小区业委会、物业公司召开联席会议,两天时间便完成了下水管道的疏通、换装。“自从有了这个中心,很多事情喝着茶就解决了。”宋长纪禁不住感叹。
宋长纪在家门口体验到的便捷与高效,得益于魏都区对红色治理的探索。
小区是社区的基本单元,是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传统的小区管理靠物业和业主委员会,但二者之间常常纠纷不断,甚至“水火不容”,如何能让居民安居乐业?
面对城市工作新形势,今年以来,魏都区把党建引领作为“关键一招儿”,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多方参与、共商共治”的红色治理模式,将“红色堡垒”建到群众家门口,让党心与民心贴得更近,让群众的生活变得更舒心、更便利。
在工作实践中,魏都区狠抓“一核两翼”建设,通过健全以小区党支部为“核心”、业委会和物业服务企业为“两翼”的基层治理组织架构,精心打造“红色物业、志愿服务、共驻共建、资源共享”四大红色平台,实现党建引领“全覆盖”、居民诉求“速响应”、居民服务“零距离”。
按照“试点先行,全面铺开”的工作思路,魏都区26个试点小区目前已全部建成党群服务中心,组建了22个由业委会成员、物业人员、社区网格员、志愿者和党员中心户构成的小区党支部,并通过红色治理联席会议、周二议事日、党群工作联动等推进机制,先后解决停车难、道路修缮、垃圾处理等“关键小事”560余件,直接获益群众有2万余人。
治理效果怎么样,群众最有发言权。“现在遇事找组织,出门就到;居民找服务,身边就有。”建安名家小区居民秦翠珠笑着说,在小区党支部的引领下,小区里的小事和难事都有人管,小区越来越和谐,生活越来越舒心。
“魏都区红色治理构建了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打造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对我国绝大部分城市都有借鉴意义。”日前,魏都区圆满通过“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结项验收,民政部验收专家组组长、湖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陈荣卓这样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