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日常生活中,网上搜索“走私冻肉”,出现的各种新闻令人触目惊心。在进出口贸易迅猛发展的今天,“走私冻肉”这种违法犯罪行为为何屡禁不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背后巨大的经济利益——正常的进口肉制品不仅需要缴纳关税,而且要经过严格的检疫检验程序。
走私冻肉安全隐患多
走私冻肉没有经过严格的检验检疫程序,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动物疫病:肉类产品如果来自疫区,因缺乏检验,可能引起禽流感或口蹄疫等动物疫病传播,对国内养殖业造成危害。
新冠病毒:肉类如果来自新冠肺炎疫情仍未得到有效控制的国家,就会存在极大的疫情传播风险。特别是,近期的新冠肺炎疫情调查提示,新冠病毒具备通过货物远距离跨境输入的可能。
产品质量隐患:反复解冻,易滋生细菌。
有毒有害物质超标:未经检验检疫的肉类产品未落实进口国及出口国监管,可能含有致病微生物、重金属、兽药残留等有毒有害物质。
反复解冻:走私冻肉的运输及存储为躲避检测,多不能满足低温储存条件(低于-15℃),容易产生肉类腐败变质等现象。
面对走私冻肉,餐饮经营者应该这样做
餐饮经营者在日常经营中要做到不买、不用“没证肉”“水漂货”,营造良好的食品消费环境。大家购买时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判断所买冻肉是否为合格进口产品。
一看包装标识。正规进口肉类产品需用中文注明以下内容:外包装上,会注明规格、产地、目的地、生产日期、保质期、储存温度、原产国、品名、生产企业注册号、生产批号等信息;内包装上,会注明原产国、品名、生产企业注册号、生产批号等信息。
二看“入境货物通关单”。餐饮经营者采购进口冻肉时,应向经销商索要“入境货物通关单”及“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等单据凭证。
三是看官方发布的产品名单。登录海关总署进出口食品安全局网站,了解最新的《符合评估审查要求的国家或地区输华肉类产品名单》,选择名单内的肉类产品进行购买。
消费者掌握“小妙招”,购买合格冻肉
消费者在市场上接触到的冻肉,多是已更换外包装或去掉内外包装的散装冻肉。这些冻肉已经经过简单处理,是否为走私冻品难以鉴别。
大家可以通过以下这些方法,减少购买到走私冻肉的风险。
一是通过价格判断。如果大家以低于市场价购买到肉食,就应注意其是否为来路不正的产品。建议大家一定要去正规超市或市场选购冷链食品。
二是通过外观判断。购买时,选择没有大量血水冰块残留的冻肉、有质量保证的冷冻肉,其中,瘦肉颜色多为浅灰色,肥肉和油脂则呈白色。保管不当的冻肉,可能脂肪会呈现微黄色,解冻后表面粘手现象明显。大家应选外面湿润却不粘手、手指按压后可以立刻复原的肉类。
三是通过烹煮来判断。买回家后,如果怀疑买到了过期、劣质冻肉,大家可以切下来一小块放在锅里煮一煮,如果是变质的冻肉,肉汤就会变得很浑浊。 (陈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