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是维护人体健康必不可少的一类营养素,在调节身体代谢、维护正常生理功能中起着重要作用。在日常生活中,不少人养成了额外补充维生素的习惯。然而,利用这种方式来保健,真的科学有效吗?12月29日,许昌市市场监管局相关专家表示,补充维生素因人制宜,适量补充有益健康,但如果补充超过标准供给量,会产生毒性,危害身体健康。
据悉,维生素分为脂溶性、水溶性两类。其中,脂溶性的有: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等,存于脂肪内,通过胆汁缓慢排出,摄入过量可引起蓄积中毒。水溶性的有: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烟酸、叶酸、胆碱、维生素C等,也不宜超量服用。
另外,某些维生素会降低某些药物的药效,甚至加大某种疾病的患病风险。比如,最常见的维生素E,具有较好的抗氧化作用,经常被添加在护肤品中,也可以通过服用促进性激素的分泌。但过量补充维生素E,会使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含量增高,从而使血脂升高,增加血栓形成的概率,增加心脏衰竭的风险,还会影响维生素A的吸收,导致干眼症等疾病。
一般来说,日常生活中,只要均衡饮食,肉、蛋、蔬果中天然的营养物质即可满足人体所需的维生素剂量。如果某种维生素缺乏或身体特殊需要,应在医生建议下科学补充维生素,如孕期、妊娠期、哺乳期的女性适当补充叶酸;素食主义者和超过50岁的人可以补充维生素B12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