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教育视野

读书习惯的养成重在小学阶段

“世界读书日”,三位校长教你阅读

本报记者 吕正子

读书是人类获取知识最重要的渠道之一。读书习惯的养成,往往在小学阶段。如何让小学生爱上阅读、有效阅读,是众多家长必须面对的问题。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记者于近日采访了多位小学校长,请他们传授读书的方法。

让孩子爱上阅读,

感受读书的快乐

“从古至今,关于书的格言层出不穷。”市文化街小学校长李旭说,要让小学生爱上阅读,就要先让他们感受到读书的快乐。

李旭认为,第一,让孩子们读书,应当选择他们感兴趣的书。只有感兴趣,孩子们才有耐心读下去。第二,不要给孩子们设置过多的阅读限制,只要是阅读有益身心健康的书籍,老师和家长都应予以鼓励。第三,对于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老师和家长应当教会他们做读书笔记,正所谓“好记性不如赖笔头”,只有将一时的感悟记录下来,才能真正成为自己的所得。第四,小学生还要学会交流,在交流中感受读书的乐趣。

据李旭介绍,每年的“世界读书日”,市文化街小学都会结合实际,开展读书活动。低年级学生开展校本课程——绘本课程阅读,中高年级学生则阅读经典名著。同时,老师们还会组织学生举办新书推介会、读书交流会和快乐阅读分享会,把读书与各项活动结合,让学生在乐中读,丰富读书的体验,感受读书的快乐,引导学生养成热爱书籍、博览群书的好习惯,并在读书实践活动中陶冶情操,获取真知,树立理想。“各项读书活动的开展,能够让孩子们丰富知识、开阔视野、活跃思维、陶冶情操,使他们真正感受到‘我读书,我快乐’。”李旭说。

示范引领,老师学生一起读

“阅读是人与人之间一种跨越时间、空间的交流方式,也是我们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建安区实验小学校长杨淑敏认为,养成阅读的习惯,掌握读书的方法,是小学生的必备素质。

小学生读什么书?杨淑敏认为,小学生有三个选书的原则。一是读课本上的课后推荐书目。这些书籍紧扣教材,阅读它们对课程知识的学习大有裨益。二是依据年龄选择图书。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对世界的认知能力、知识的储备量以及个人阅读能力大不相同。低年级的孩子,阅读书籍要以童谣、诗歌、绘本为主;中年级的孩子,可以阅读童话故事、简单的科普书籍;高年级的孩子,可以阅读一些图文结合的名著。三是阅读的书籍不能囿于一种,除文学方面的书籍外,传统文化、自然科学、人文艺术等书籍都可以有所涉猎。尤其是励志的人物传记,孩子们读后可以树立信念,坚定意志,获益多多。

关于怎么读书,杨淑敏也有三条建议。首先,要创造浓厚的家庭阅读氛围。让小学生养成爱读书的习惯,需要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在家时,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读书。父母可以把书念给孩子听,也可以让孩子自己阅读。坚持时间久了,孩子自然养成在家读书的习惯。其次,学校要举办各种阅读活动,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以建安区实验小学为例,该校经常举办读书节等活动,吸引学生参加,并开展读书心得交流活动;同时在教室设置图书角,方便学生阅读。最后,提倡师生一起阅读,老师发挥示范作用,带动学生读书。

学会读书,从读懂教材开始

“教育的目的是完善人,而阅读是最核心的教育方式,是完善人的一种有效途径。”市新东街学校(小学部)校长吴凯歌对小学生提出了自己的阅读建议。

一是读教材。教材是阅读的起点,也是建构系统性阅读体系的基石。现行教材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汇集了最有价值的知识,选择了最经典的文章,进行了有序、系统、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成长规律的编排。小学生的阅读要从教材、课堂、学校抓起,要保证课内的阅读质量,要让他们读懂教材、读熟教材、读透教材,并在此基础上循序渐进,扩展到课外。

二是读经典。一部书之所以成为经典,虽有多种原因,但它必定是经历过时间考验、岁月沉淀筛选下来的,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经典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岁月的流逝而湮没、失去意义,对于不同时代的人或者同一时代的不同人,都能给以智慧的启迪。读经典书籍,永远都不会过时,永远都有益处。

三是广泛读。博览群书是培养学生语文基本功的重要方法,甚至可以说是语文学习的根本。学校课程所呈现的只是知识系统的一隅,丰富多彩的书籍,才是承载了真实世界的大部分内容。对青少年来说,永葆一颗纯真的童心,保持与生俱来的求知欲和创造能力,展示自己的个性,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