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疫”往无前 共克“食”艰

——市商务局全力守护市民的“菜篮子”“粮袋子”“果盘子”

本报记者 王金伟

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买菜”这件小事,成了人们生活中的大事。

连日来,我市在不遗余力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也在稳产保供上精准施策。市商务局以“疫”为令,以“供”为责,全力保障群众基本生活需要,坚决守护好市民的“菜篮子”“粮袋子”“果盘子”。

闻令而动——

全力“保供稳价”

疫情突发后,市商务局立即启动生活必需品应急保供预案,抽调8名骨干,进驻市疫情防控指挥部集中办公,担负起市场保供和监管专班的重任。

随即,强化市场监测调度、畅通保供流通渠道、分类实施末端配送……一系列保供稳价工作迅即展开——

坚持生活必需品监测日报制度,实时掌握价格、库存量变化,做好预警调度;

从商超到社区,到小区,再到居民,建立起前后衔接、上下联动的市场保供体系;

抽丝剥茧、逐一核对,对符合条件的保供车辆发放通行证952张,人员通行证9015张,满足中心城区市场保供力量需求;

在落实好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指导商超应开尽开,464家商超有序恢复生活必需品供应;

用好企业保供平台,安排专人24小时值守调度,向平台内近500家保供企业及时发布疫情防控和应急保供相关信息,回应解决保供物资产销、人员出入、车辆通行等难题近千个;

……

如今,超市里各种新鲜蔬菜摆满货架,线上平台价格稳定、配送正常,其背后是党和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组织与服务能力,也拉近了政府部门与群众的距离。

在疫情防控最吃劲的关键时刻,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保供稳价,持续把民生保障工作做细做实,人心更加安定,战“疫”更加坚强有力。

全员上阵——

打通“最后一米”

“我市某家属楼属封控区,院内居民以老年人居多,无法建立业主购物群。”5月10日晚6时许,接到市商务局社区保供调研组成员刘瑞峰报告,该局副局长王燕“第一时间”协调,社区迅速回应。

三个小时内,附近商超的电话被张贴到了院内。还有,超市电话也被印制成卡片发放至每家每户,事情得到圆满解决。

面对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市商务局全员关注保供情况,人人都是保供信息调查员。“每天通过小区微信群、电话访问等各种渠道收集居民需求和保供信息,了解物资是否充足、发放能否到位,及时掌握封控区和管控区内物资保供第一手信息,坚决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市商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商超库存、销售情况、价格波动是否异常?疫情防控是否到位?对此,市商务局每天安排专人前往农产品批发市场、商超对疫情防控和市场保供情况进行调研督导,确保实现“堵塞防控漏洞、保供量足价稳”目标。

小信息发挥大作用,市商务局开通24小时保供热线,及时传达居民需求、回应群众关切,协调解决市民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截至5月15日,中心城区共接听热线电话1020个,所询均得到解答或解决。

平台上线——

破解保供难题

5月9日,由市商务局指导、万里集团研发的“许昌购销配”服务平台正式投入使用,调配整合社会供、需、运力资源,满足居民线上购物、线下配送需求,有效解决疫情期间生活物资购、销、配难题。

该平台具有客户下单选择物资需求、商超供应选择货物种类、城市运输企业发布车源信息、即时实现在平台上结算等功能,与商超物流配合形成闭环,既能满足疫情防控期间使用,又能在社会常态化期间使用,打通需求、供货、运输、结算渠道,实现资源优化。

截至5月17日12时,该平台用户一共发布购、销、配信息1025条。其中,物资需求信息279条,共7.9吨;物资供应信息141条,共3405.41吨;团购订单已支付455件,未支付订单150件;车辆需求信息累计10条,成交10条。

疫情尚未结束,大考仍在继续。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全力做好市场保供稳价工作,坚决守好群众的‘菜篮子’‘粮袋子’‘果盘子’,做细做实做好生活必需品保障‘暖心文章’,确保在疫情防控最吃劲的关键阶段,居民生活物资供应不断档、民生服务保障不留白、群众幸福指数不打折。”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郑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