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民生经济

以标准创新助力许昌“五个强市”建设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标准化工作纪实

本报记者 魏东雅 通讯员 刘亚豪

近年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丰富“标准化+”工作模式,改革创新,先行先试,构建政府推动常态化、标准主体企业化、技术标准国际化、标准实施产业化、使用标准社会化“五化”工作体系,助力许昌“五个强市”建设,为标准领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可复制推广的“许昌经验”。许昌创新建设国家标准化改革创新先行区和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综合试点两个“国字头”标准化项目,得到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高度肯定。

解放思想 倡树标准理念

标准决定质量,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

近年来,该局坚持“大标准”思想引领,以标准领航“五个强市”建设,确立并充分运用“全区域、全领域、全行业、全产业、全民共享、全社会共建”和“农业、工业、服务业、社会事业”全覆盖的全域标准化理念,孕育并积极发扬“标定天下 准行四海”的城市标准精神,标准日渐成为公众的生活习惯、行为自觉和处世态度。目前,我市标准化活动参与度达20%。

探索“1+1+1”标准化队伍培养制度。“1+1+1”标准化队伍由标准化专员、企业标准总监和1+X标准编写技能证书三部分组成。我市首创标准化专员制度,让“懂标准的人管标准”成为“许昌模式”,已在国内传播开来。目前,我市共组织标准化专员培训10期,参训人数2000余人次。在标准化专员的基础上,我市在企业管理层创设企业标准总监,丰富深化标准化队伍结构层次,统揽企业内标准化工作高效开展;实行1+X标准编审职业教育,联合本地高校,在标准化领域启动“学历证书+标准编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提升标准化队伍技能层次,更新标准化工作人员职业能力。

创新标准供给侧,连续两年表现亮眼。观念的厚植与队伍的壮大必然结出丰硕的果实,根据2020年和2021年我市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数量来看,每百项国家标准就有两项来自许昌;在每百项国家标准中,许昌对全省的贡献率近两成。

搭建平台 拓展标准空间

依托创建国家标准化改革创新先行区大平台,该局积极创新体制机制,为标准化前行道路开拓发展空间。

我市成立了由市长任主任、县(市、区)级党政一把手任双主任、市直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许昌市标准化委员会,强力推动标准化工作,形成了党委引领、政府主导、市场自主、多方参与、协同推进的共治格局;出台了《许昌市标准化管理办法》《实施标准化战略奖励办法》《标准项目管理办法》《专业委员会管理办法》《标准化专员管理规定》等20项改革创新制度规范,形成了完备高效的运行支撑机制。

我市还制定印发了《标准化管理网络的结构与要求》地方标准,探索形成由横向链条和纵向链条交互配合搭建的“标准化五级管理网络”,横向链条由国家级智库、专家委员会、技术委员会、公共服务平台、企业等组成;纵向链条由市委、市政府、各局委、县(市、区)市场监管局、基层市场监管所、企业标准化专员等组成。

我市围绕计量、新能源、人工智能、电气等许昌特色优势产业,成立了10个许昌市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负责梳理、编制本专业领域地方标准体系,领航本产业高质量发展;组建专家智库,成立了许昌市标准化专家委员会,成员涵盖省、市标准化专家、高校、企业、行政单位等全市主要领域,提升许昌标准研制、评审的整体能力和水平。

融合产业 标准领航发展

谁制定标准,谁就有话语权,乃至主导权。

该局运用标准化手段将技术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把产业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以先进标准为引领,推动许昌制造向许昌创造转变、许昌速度向许昌质量转变、许昌产品向许昌品牌转变,把许昌打造成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服务“万人助企”,推行“市场领航(发展)指数”地方标准。该局将标准帮扶作为“万人助企”活动的重要抓手,为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与金融机构合作推出“市场领航(发展)指数”地方标准,以数字经济理念,赋予各类市场监管数据资产属性,为企业融资、银行贷款风险评估搭起“市场监管之桥”,提升资本效率和安全。

支撑转型升级,现代产业标准体系蓬勃发展。该局围绕“633”现代工业体系,着力完善相关产业标准体系;围绕许昌十大特色优势产业企业,编制了《许昌市智造产业重点产品标准体系汇编》,通过标准体系建设和技术指标对比,凸显产品质量一致性和成熟度,彰显产品的特色和优势,打造许昌区域品牌。其中,由许昌制定的10余项发制品标准已成为国际国内贸易的规范和遵循;以许继集团、森源集团为龙头的电力装备制造企业高分通过了国家标准化良好行为确认,并成为国家质量奖提名企业、河南省政府质量奖企业。另外,许继集团因其制定的“特高压直流输电换流阀”等17项标准领先国际水平,一举夺得20项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4个柔性直流输电项目,合同金额120亿元;森源集团年收入突破400亿元,跻身中国企业500强。许昌有4家企业入选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居全省第一。

助力乡村振兴,现代农业标准体系成效凸显。围绕“花、菜、药、烟”四大特色产业我市建成了53个国家级、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形成了完善的特色农产品标准体系;花卉苗木标准化种植面积达100万亩,年产值突破100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花木生产和销售集散地;蔬菜标准化种植面积稳定在100万亩,成为河南最大的外销蔬菜基地;烟叶标准化种植面积稳定在12万亩,烟农亩均收入4000元左右,许昌“浓香型”烟叶品牌全国知名。

推动多元服务,现代服务业标准体系蓬勃发展。以东城区为例,实施标准化已成为该区物业、商贸、酒店等服务行业的广泛共识;行业骨干企业全部参与了试点创建,涵盖9家物业公司、2家商场、3家酒店等,制定特色服务标准共计700余项,建立健全了服务标准化体系。创建单位运用标准化手段规范管理、提升品质、打造品牌,促进了城区居住环境改善、市民幸福感提升和社会和谐稳定,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了服务行业持续健康发展。许昌恒达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成为河南省首家国家级住宅物业服务标准化试点单位;许昌档发、许昌花木、许昌电气、许昌钧瓷等一大批在业内、国内,甚至国际上都响当当的品牌,在标准的耕耘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以民为本 标准提质生活

人民群众的满意就是最高标准。

该局以创建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综合试点为抓手,围绕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优军服务保障、文体服务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九大领域,因地制宜发布了《15分钟休闲健身圈》《15分钟便民服务圈》《15分钟智慧阅读圈》等10个城市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地方标准,构建起城市基本公共服务“15分钟标准体系”,对应选取9类基本公共服务场所,建设独具许昌特色的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体验场景,创造性打造了9个基本公共服务“15分钟便民圈”,让标准直观可感,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用标准化手段提升人民群众对基本公共服务幸福感、获得感,让人民感受到标准的力量。

如今,“15分钟休闲健身圈”让市民随时随地动起来,“15分钟便民服务圈”让老百姓的“菜篮子”拎得更加舒心、放心,“15分钟智慧阅读圈”让阅读实现“零门槛”。市民漫步许昌,恍如置身于“河畅、湖清、水净、岸绿、景美”的生态画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