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罗校远 李嘉 通讯员 韩蓥山 曹俊祥
汉魏故都,小西湖畔,坐落着一所闻名遐迩的许昌名校——许昌市第一中学。学校前身是1904年成立的“许州中学堂”。1948年6月许昌解放后,于10月开始兴办“许昌市立中学”,开启了新中国时代许昌市区中学教育的先河。1954年正式更名为许昌市第一中学,并一直沿用至今。历年来,学校始终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引,以文明校园创建为抓手,秉承“立德立言立身,求真求善求新”的校训精神,党建引领,五育并举,守正创新,全面发展,学校各项事业蒸蒸日上,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新时代义务教育阶段中学优质教育美丽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高擎“党建引领”,
谱写文明校园创建“使命篇”
文明校园创建不能没有旗帜指引,文明氛围营造不能没有党魂温润。使命赋能,党建引领,榜样示范,联合一切,这是许昌市第一中学创建文明校园的制胜法宝,是该校创建文明校园的精神之钙。
“我校党小组采用‘领学+探讨’模式,由党员教师带动非党员教师,以领促学。党小组通过‘集中学习+研究探讨’,寻找自己在工作和学习中的不足,达到多点开花、共同提高。”该校党委专职副书记宋颖超介绍。2021年,学校党委实施扁平化管理,党小组设在备课组,任命31名党员教师为党小组组长,加强学校党组织对教职工的全面领导。党小组和学科组深度融合,理论学习和业务研讨同频同振,政治素养和专业能力共同提升,既发挥了党小组的组织功能,又强化了学科的育人功能。
为强化党建活动阵地,许昌市第一中学打出一系列“组合拳”:分拆3个年级支部,设立12个小支部,由“大”变“小”,组织建设进一步夯实;建立特色思政教育体系,推动理论学习和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创新廉政教育模式,实施能力作风提升工程,永葆师德师风本色;加强“党团队工”一体化建设,以红色精神指引方向,以榜样精神鼓舞斗志,积极构建红色育人新模式,努力实现学校育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投入。
该校涌现出一大批党员先进榜样,引领广大教职工积极投身于文明校园创建的不懈奋斗中。曹倩同志被评为2021年度河南省优秀班主任,赵志远同志被评为2021年度市级师德先进个人,孙涛、谢俊跃、韩蓥山等4名同志被评为2021年度市级优秀教师,臧鹏超、高晓菊等5名同志被评为河南省中小学幼儿园省级骨干教师……
高擎“德育奠基”,
谱写文明校园创建“铸魂篇”
身姿挺拔,气吞山河。护旗者,尽展标杆姿态。
每周一清晨,迎着冉冉升起的朝阳,许昌市第一中学都会举行升旗仪式,国旗护卫队身着统一服装,训练有素,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出旗、挂旗、甩旗、升旗……每一个动作都一丝不苟、规范协调。伴随着庄严嘹亮的《义勇军进行曲》,五星红旗缓缓升起,全体师生保持肃立,向国旗行注目礼。
该校副校长王现军说:“升旗仪式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为此,2021年秋季,我校挑选品学兼优的学生,成立国旗护卫队社团,人员、训练、标准全面提升、全面规范,进一步强化政治感、仪式感、庄重感,进一步培养全校师生尊重国旗的意识,国旗护卫队队员在升旗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精气神,激发着一中学子的爱国情怀,增强着集体主义荣誉感。”
在创建文明校园的过程中,该校不断探索运用“一体化”培养理念,建立贯穿学生成长全过程的党团队一体化阶梯式培养新模式,建立健全育人管理制度,出台了《文明素养提升配套方案》,建立了提升学生道德品质成长体系。强化思想建设,通过14岁青春礼、党史宣讲、我是党史领学人、团课等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重要内容纳入团队员的日常教育。重视“五四”、“六一”、建党节等关键节点的仪式教育,组织开展国旗下的演讲、微团队课、先进事迹宣讲等教育活动。注重重要节点开展活动,举行3月学雷锋月、九·一八纪念活动、国家公祭日活动等,进一步弘扬红色精神和传统文化,增强了学生们的责任意识。深入开展“核心价值观诵读活动”“争做文明少年”“学校艺体节”“春季远足”等主题活动,强化了学生的思想和意志锤炼。实施学生“点亮”活动,推选和宣传新时代好少年、三好学生、文明标兵、进步之星等,加强正能量引导。成立学校志愿服务协会和班级志愿服务队,开展防灾减灾志愿服务进社区、班级街道志愿服务、清理东湖游园志愿服务活动、公益地摊集市社会公益活动、参加红十字会救援队防溺水志愿服务活动等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重视学生行为习惯管理,打造校园德育管理网格。加强对课堂、课间和校园的巡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加强日常管理。对一些“特殊”学生,建立档案,跟踪家访,助其成长。实施全员育人措施,日常做好榜样引领,切实履行育人责任,真正做到全方位育人。该校德育建设成效显著,2019年被授予“河南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河南省教育系统2017—2019年度示范家长学校”称号,2020年荣获“许昌市家校共育示范校”称号。
高擎“智育启智”,谱写文明校园创建“增智篇”
在该校七(7)班的课堂上,一场生动的数学课正在进行。数学老师杨亚男提出了一个问题“观察上面的式子有何特点,你能给它们起个名字吗?如果把‘>’换成‘=’是我们所学的什么?”学生迅速回顾了一元一次方程及其概念,通过类比学习、小组讨论,得到一元一次不等式及概念。整节课在杨亚男老师的主导下,学生主动发现、探索、收获,真正做到“脑动、手动、嘴动”,这正是该校“三动”课堂理念指导下日常授课的真实场景。
该校开展“三动”课堂改革,加强教育理念引领,通过课堂上设问、探究、拓展等活动,注重课堂学习兴趣激发和学习自信心培养,让每个学生有课堂学习兴趣点,有学习提升点,有学习强化点。各学科组集体备课时加强新课标研究,落实教学重难点,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迁移培养和学科素养的培育养成。通过“三动”课堂改革、集体备课和课堂探究活动,该校的课堂教学模式正悄然发生新变化,“知识核心”走向“核心素养”,“教学”升华为“教育”,独具一中特色的高效课堂已基本建构。
此外,该校开展书香校园建设,举行读书分享和征文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开展学科竞赛,通过选拔,在英语、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举办竞赛活动,提升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组织学生参加许昌市青少年科技大赛,激发追求科学的理想信念。加强作业管理,各备课组根据学情,分层布置作业,让学优生学习有提升点,学困生学习有强化点。组织学科特色作业评比,如“走进历史 我讲历史故事”“巧思见智慧 导图展风采”、“云游世界 ‘疫’往无前”等,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注重学困生的转变,通过班级小组互助、学生结对、师生结对等方式,转变学习态度,培养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方法,促进学困生稳步成长。注重教育评价的作用,对学生作业、期中、期末考试等结果,作为对学生学习情况查漏补缺的有效手段。通过班主任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教育评价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成绩观,帮助学生通过考试来发现学习中存在问题,协助孩子制订下一步学习计划,促进孩子的成长。通过书香校园建设、学科竞赛、作业分层布置等措施,因材施教,提升智育成效,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该校课程育人特色突出,2019年被授予“河南省教师发展学校”“许昌市中小学教科研基地学校”称号。
高擎“体育强身”,谱写文明校园创建“健毅篇”
长跑比赛、篮球赛、兵乓球赛、拔河比赛、体操比赛、跳绳比赛……许昌市第一中学每年召开体育节,全校师生都会聚集体育场,参加多个田径项目的比赛。如今热爱体育、加强锻炼、强体健毅已经成为该校师生的时尚,成为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近年来,许昌市第一中学聚焦“学会、勤练、常赛”新课标要求,开足开好体育课,加强体育技能的训练,让每个学生在初中三年都能掌握一项体育技能。课下开展体育项目打卡活动,引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举行特色韵律操、校本健身操、足球操等活动,舞动青春韵律。开展足球、篮球、跳绳、乒乓球等体育社团,激发学生兴趣,强化体育技能。建立学生体育档案,对体能较差的学生,教师专门指导,加强家校交流,督促学生锻炼,增强体质。每学期开学初进行军训,锤炼体能,增强团队意识。每学期期中开展田径运动会、校长杯篮球赛和足球赛、拔河比赛、趣味运动会等,增强学生竞技意识,锤炼学生意志品质。每学期期末对全体学生进行体质检测,每年进行体质健康检测,引导学生加强锻炼。成立篮球、足球俱乐部,选拔优秀运动员,利用周末和假期进行训练,打造高水平运动员队伍。该校篮球队2020年囊括许昌市晨光杯男女双料冠军,2021年取得女篮第一、男篮第二的好名次。男子足球队在2018年取得河南省“省长杯”第四名,打破了郑州、洛阳等地对前四名的垄断,创造了许昌市男子足球初中组历史最好成绩。2020年、2021年足球队获许昌市晨光杯女足冠军、男足亚军。2020年该校荣获河南省第五届中小学“最美大课间”二等奖,刘俊峰、于洋两名体育老师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
该校师生在训练场和赛场上挥汗如雨,让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的追求深入人心,团结友爱、勇争第一的人文精神得到充分体现,文明校园创建更加健康、更有活力!
高擎“美育育心”,谱写文明校园创建“素养篇”
“当今,人们居于灰色钢铁森林之中,被社会浪潮不断的向前推去。而艺术可以在这灰色之中抹上鲜艳的颜色,那抹颜色是长久的浮躁,轻浮后却能沉淀下来。当我开始进行艺术的蹒跚,时间如白驹过隙般流逝,在画板上的浅浅几笔却是时间的积淀。200年前,梵高留下了美丽的星空;500年前,达芬奇留下了那美丽的微笑。在一次次的蹒跚学步中,我认识到了艺术不仅仅是一幅幅画作,其中所含作者那不可遏制的情感才是艺术的真正价值。”这是该校八(7)班学生杨一清参加美术社团后,对美术的独特认识和感悟。
美育熏陶,以美润心。该校全面推进美育改革,将美育普及与特长挖掘相结合,始终坚持把美育熏陶作为学生修身养性的内在需求、作为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该校开齐开足音美课,落实美育教学目标。每年举行艺术节,开展歌唱、舞蹈、乐器演奏等艺术展演活动,搭建学生特长展示平台。组建了舞蹈、绘画、合唱等学生社团,为学生打造量身定做的艺术发展平台。学校舞蹈教室、音乐教室、绘画教室、多媒体演播教室齐备,每周开展专题训练活动,培养学生艺术修养,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开设“才艺角”,每周进行艺术才艺展示活动,丰富学校文化生活。戏曲进校园活动常态化开展,艺术作品展示活动定期举行,文化长廊学生作品每学期更换,陶冶学生审美情操。举办朗读者系列活动,组织主题演讲比赛,邀请学生参加春节写春联活动,举办书法比赛等,扩大美育的影响力。把美育渗透到学校的各类活动中,如在“青春向党百年路,奋进喜迎二十大”“红领巾心向党”等活动中开展绘画、书法、朗诵、歌唱等评比项目,在校园校服设计大赛中向学生征集设计稿等,扩大了美育的途径,提升了学生艺术素养。广泛宣传各类艺术竞赛活动,鼓励学生参加,2021年许昌市第一中学荣获河南省“镜头下的家乡”评比活动“优秀组织奖”,2021年荣获许昌市第一届校园美育节改革创新优秀案例“一等奖”。
高擎“劳育赋能”,谱写文明校园创建“笃行篇”
“冬去春来,万物复苏。我们的园地也披上了绿新衣。最具代表性的要属我们班的油菜花了,它们一个个昂起头,挺起胸,像在炫耀它们的新模样,在阳光的照射下尤其可爱。看着它们竞相生长的姿态,我忍不住感叹:连这些油菜花都在抓住春光努力生长,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珍惜时光奋力成长呢?”该校七(3)班学生徐琪涵说。
居于田而识美,耕于田而为善。该校因“校”制宜,组织开展劳动实践课,开辟30多块劳动实践园分包到班级,打造校园劳动实践园地。分班包干管理,明确负责地块,落实“责任田”制,增强学生们的责任感和劳动能力;班级成立“种植委员会”或“园地管理小组”,组织开展班级种植实践活动,写观察日记,做好播种、管理、收获等种植过程记录,在劳动中收获成长;每学期举行一次丰收节,展示各班劳动实践收获果实。劳动实践园地已经变成各班的综合种植园、花卉园和蔬菜园,成为孩子们的“开心农场”。
该校充分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结合校内外实践、志愿服务等让学生感受劳动的价值,以劳立行,以劳笃行。利用生物、地理等学科优势,结合劳动实践课,加强对劳动知识的传递,培养学生的劳动技术。通过日常的劳动教育宣传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把劳动实践纳入学科教学中,在农业劳动、综合实践、卫生打扫、家务劳作等方面加强引导,发挥劳动课的运动功能,激发劳动课的快乐情趣,增强学生对美的认识。线上教学期间,开展厨艺大比拼、食谱评选和家务打卡活动,增强学生劳动意识。利用特色节日,开展端午节包粽子、重阳节敬老、冬至包饺子等劳动活动。日常开展多种综合实践活动,如“春季远足”“科普类活动主题——许昌档案馆、科技馆之行、走进中国铁路”等,暑期举办寻找红色足迹、小小蒲公英等实践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把劳动的种子深植学生心中,增强学生对祖国、民族和家乡的热爱。2021年,许昌市第一中学被评为“河南省劳动教育特色学校”。泱泱中华,赫赫文明,仁风远播,万载传承。该校党委书记、校长张卫锋表示,文明是民族之根,文明是信仰之魂。在省级“文明校园”的基础上,全体“一中人”坚守初心,砥砺奋发,孜孜追求更高的目标,让文明之花葳蕤绽放、馨香满园,让一中校园充盈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不断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向前向前再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