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迈过去就是海阔天空”

——全市企业家座谈会侧记

本报记者 高伟山

“没有市场主体的高质量发展,就没有许昌的高质量发展。”在6月22日召开的全市企业家座谈会上,市委书记史根治的这句话,开门见山、开宗明义。

许继集团、黄河公司、远东传动、振德医疗、德通智能、新天地药业、西继迅达、大张过滤、平煤隆基、黄河信产、金石地产、胖东来商贸等12名来自制造、商贸等领域的企业家代表,通报发展情况,畅谈意见、建议——讲困难时,当面锣对面鼓提出来,力求尽快跨越;谈形势时,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共谋未来发展。

时下,疫情冲击后的许昌,这场座谈会来得正当其时。

正如会上所言:“大疫当前,百业艰难,大浪淘沙,挺过去就是柳暗花明,迈过去就是海阔天空。”

■机遇和挑战并存

也许,今年的困难来得比往年更猛烈一些。

一名企业家在会上坦言:“疫情冲击下,今年是我们25年来最难的一年。”

另一名企业家分析道:“下游行业下跌,上游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运输成本不断上涨,整个行业竞争激烈。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企稳回升、抢占市场。”

这也许是不少企业家的心声……

不过,面对疫情重压下的困难挑战,这些在市场浪潮中摸爬滚打的企业家,自然不甘退缩、主动出击。会上,大家纷纷聚焦后疫情时代,畅谈如何“练内功、降成本、增效益、保增长”。

许继集团负责人在发言时说:“今年疫情发生以来,各级党委、政府帮助许继集团完成3000余人驻厂生产,以及52家配套企业复工复产。通过驻厂生产、加班加点等措施,许继集团挽回损失4亿元,6月份已经追回疫情造成的全部损失。”

西继迅达负责人表示:“这次疫情反映出供应链集中于外地的问题。我们要想办法让电梯的重要原材料、部件供应厂家落户许昌,尽量减少外界因素对整梯制造配套的影响,打造完善的电梯产业生态链条……”

机遇和挑战并存,但机遇总是大于挑战。远东传动负责人对未来充满信心:“随着国家一系列恢复经济强力措施的出台,预计下半年国内重卡市场将逐渐升温。我们会趁此机会练好内功,争取市场复苏时乘势而上。”

振德医疗起源于浙江绍兴,自2004年在鄢陵投资建厂以来,已实现“百千万”目标(年产值上百亿元、占地上千亩、员工上万人)。振德医疗负责人表示,该公司计划利用3至5年时间,把其他城市的公司搬迁到鄢陵振德产业园,打造全国最大的医用敷料生产基地……

■我们生逢其时,也“遭遇”其时

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体,也是结构转型升级的主体。在许昌,6万多家企业贡献了全市85%以上的GDP、80%以上的税收和90%以上的就业岗位。企业“稳”,才能全市经济“稳”、社会大局“稳”。

正因为如此,大家在会上不遮不掩、直指“痛点”,也发掘机遇、提振信心,从早上一直谈到13时许。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持续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预期转弱,尤其是市场主体的预期与发展信心持续转弱,是当前经济发展的核心‘痛点’。”

“今年,是许昌非常不平凡、非常刻骨铭心的一年。”史根治说,“当前,许昌正处于经济发展的爬坡过坎期、深化改革的克难攻坚期、稳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我们推动高质量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一系列难得机遇。”

可以说,我们生逢其时,也“遭遇”其时。

史根治分析道:“我们正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是多重矛盾问题碰头的结果,是发展中的困难、前进中的问题、成长中的烦恼。”

但同时,我们还要看到,从中央到地方都给予市场主体大力扶持:国务院出台6个方面33条政策措施、省政府出台9个方面44条政策措施, (下转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