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金伟/文 乔利峰/图
“啤酒再来一打!”“刚烤的羊肉串儿,来点儿尝尝?”每到夜幕降临,市区魏源广场霓虹闪耀,人来人往,吆喝声里透着热情,各色小吃散发出诱人的香气……浓浓的“烟火气”扑面而来。
作为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夜经济”的繁荣程度被看作是一座城市经济开放度、便利度和活跃度的晴雨表。《中国城市夜经济影响力报告(2019)》指出,2019年国民60%的消费发生在夜间,大型商场每日18时至22时销售额在全天总额中占比超过50%。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夜经济”发展。6月17日晚,由许昌市人民政府主办、许昌市商务局承办、许昌万达广场协办的“点亮灯火 夜享莲城”2022年“夜经济”活动正式启动,推动许昌“夜经济”提档升级。
为此,我市还通过规范“外摆”经营、建设“夜食”街区、培育“夜娱”文化、激发“夜购”活力、点亮“夜游”名片、创建示范街区(点)6条“硬核”举措,打造包括“食、游、购、娱、体、展、演”等在内的多元夜间消费市场,提升城市品位和内涵,打造独具许昌特色的“夜经济”品牌。“让大家尽享繁荣发达的现代经济、活力四射的生活律动、回味悠长的‘舌尖盛宴’。让许昌的夜晚更‘亮’、人气更‘旺’、消费更‘火’!”市商务局副局长张晓刚说。
近日,为加快推进许昌市夜间经济发展,促进夜间市场繁荣,满足市民夜间消费需求,推进消费升级,激发城市活力,《许昌市加快推进夜间经济发展实施方案》正式印发——
总体要求
顺应经济转型升级和消费品质提升新趋势,在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基础上,按照“活跃夜间经济消费,使城市更有‘烟火气’”的工作思路,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对标先进、包容多元的原则,围绕“夜享莲城”打响“夜经济”品牌,打造一批文体旅商深度融合的夜间消费集聚区、举办一批夜间消费品牌活动、培育一批高品质消费点,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业态丰富、管理规范的夜间经济发展体系。
重点任务
——规范“外摆”经营。以提升居民休闲购物、美食体验为重点,充分利用现有空间打造地摊经济聚集区,合理规划摊位,设置临时摊点。在大型商超综合体红线范围内,按照临时经营性占用城市道路标准,允许大型商贸企业利用室外场地开展促销活动。在不占压盲道和消防通道、不扰民,保障人行道正常通行,落实安全管理和疫情防控主体责任的前提下,允许沿街商户在特定时间段(18:30—次日5:00)在规划的门前区域内,开展与店内业态一致的商业活动。禁止露天烧烤等污染环境行为。
——建设“夜食”街区。充分挖掘各类名优小吃,整合“老字号”美食,组织开展“许昌美食节”等活动。依托曹魏古城、胖东来时代广场、胖东来生活广场、万达广场等消费热点场所,打造一批本土“网红美食”打卡地。在现有春秋广场夜市、魏源广场夜市、中原云鼎广场夜市、申庄夜市、马岗桥头夜市等基础上,整合零散摊点形成规模效应,带动发展一批夜间排档亲民特色餐饮区,持续更新“许昌夜市地图”。依托群英会、许巷里老房子、许记美食等餐饮品牌,开展“许昌名厨”“许昌名吃”“许昌名店”评选活动。
——培育“夜娱”文化。以万达广场、胖东来时代广场、胖东来生活广场、新田360广场、中原云鼎广场等商业综合体为聚客平台,丰富儿童乐园、健身中心等业态。在大型商场、夜间经济街区、夜市等场所,开展非遗技艺展示展演、特色文艺演出、专题文化展览等活动,丰富夜间经济文化内涵,满足多元需求。鼓励体育场馆优化职能,延长开放时间。依托机关大院、社区广场、街边公园、市区“15分钟健身圈”等公共体育设施场地,办好“街头篮球争霸赛”、乒乓球、夜跑等市民参与度高的夜间体育赛事。依托图书馆、科技馆等,引入新型活动种类,开展形式多样的“夜读”活动。
——激发“夜购”活力。鼓励特色购物中心、大型百货商场延长营业时间,推动建设24小时便利店、无人超市等便民消费业态。引导商超开展夜间打折让利和各类节庆活动。重点打造万达广场后备厢市集、露营市集,引导新田360广场、新大新幸福时代广场、绿洲梦想广场等形成“深夜不打烊”夜购商圈。借鉴先进地区直播产业经验,由点及面发展直播带货、“网红探店”等直播产业,建立直播发展基地,培育直播规模企业。大力开展特色产品、汽车、服装等展销活动。
——点亮“夜游”名片。推出“夜游曹魏古城”“夜访曹丞相府”“夜赏许州西湖”等活动,点亮灯火、丰富业态,打造人气集聚地。持续开展科技广场夜间灯光秀、东湖音乐喷泉展演。依托许都广场、科技广场、鹿鸣湖体育公园、中央公园等,打造文艺展演、展览、展示等夜间活动。
——创建示范街区(点)。评定一批夜间经济示范街区和示范点。对管理规范、市场反应良好,能起到一定示范带动作用的示范街区和示范点,各地根据实际予以表彰奖励。
保障措施
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夜间经济发展协调机制,成立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的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商务局,统筹推进全市夜间经济发展。各责任部门要加大对夜间经济的支持培育力度,优化夜间经济政务服务,营造良好的夜间经济发展环境。
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监督指导市场经营主体严格执行“场所码”管理制度,及时申请“场所码”,并在显著位置张贴使用。开放区域(临时摊点、外摆场所等)应有专人负责“场所码”、测温设备使用。加强经营场所内的清洁、通风和消毒,督促场所内的商户和员工严格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公民个人应当严格遵守疫情防控各项规定,积极配合做好扫码、测温。
强化社会参与。各新闻媒体要加大宣传推送力度,引导广大商户、市民、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坚持“以市养市”,加强行业自律,鼓励经营主体切实发挥在夜间经济经营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加强安全保障。由市公安局、市消防救援支队、市市场监管局、市交通运输局制定夜间经济管理保障方案和应急预案,加强食品安全、治安、消防、交通等配套管理措施和服务功能,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提升夜间经济运行管理水平。
严格监督管理。根据夜间经济规模和投诉举报情况,适时组织开展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不正当竞争、虚假广告、价格欺诈、消费欺诈等违法行为专项整治。实行商户摊贩退出机制,一旦出现市民举报、投诉或城管执法人员指出问题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超过两次的,店外摆放经营的商户无条件进店经营,摊贩取消夜市点位经营资格。
此外,在商务部门完善中心城区夜市点位信息的基础上,市城市管理局组织力量深入大街小巷实地调研,征求商户意见和建议,按照“尊重传统、便民利民”的原则,根据商户和周边群众的实际需求,研究制定店外摆放精细化管理标准和申请流程,让商户签订承诺书,允许商户规范店外经营。同时,该局组织各区城管部门专题研究发展夜间经济相关工作,指导各区城管部门切实帮助夜市经营商户解决困难。
热气腾腾的夜间消费背后,折射的是许昌商业活力不断被激发。我们真诚地希望,“夜经济”成为点亮许昌夜生活的一盏明灯,同时成为市场的新引擎、经济社会活力的新源泉,更成为市民生活日益丰富的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