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罗校远 魏新傲 通讯员 俎姜华
核心提示:芙蓉湖北,饮马河畔,坐落着一所规划整齐、设施齐全、环境优美、发展迅猛的全新的现代化学校——市示范区实验学校。该校中学部始建于1962年,现占地100318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76360平方米,教职工131名,其中中学高级教师49名,中学一级教师66名,骨干教师73名,可谓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设备和建设标准均已达到国家一类建设标准。漫步于市示范区实验学校中学部,绿草如茵、鸟语花香,一树一草皆成景;校园内干净整洁,书香浓郁,真是个读书学习的好地方!
近年来,该校坚持立德树人,秉承“博学尚礼,勤学奋进”的校训,本着“德为先、质为本、育英才、塑全人”的办学宗旨,在“品全教育”(品读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全面进步)文化理念的引领下,该校将文明校园创建工作融入学校各项工作,在全面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注重校园“品全教育”文化打造,坚持开展阳光体育锻炼,强化社团建设,帮助学生提高人文道德素养,实现了文明教育广渗透、全覆盖,使校园成为助力师生文明和谐健康成长的乐土。
党建引领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020年8月1日,市示范区社会事务管理中心报请示范区管委会批准,市示范区实验学校、市示范区实验幼儿园、上海外国语大学尚阳外国语学校联合成立了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实验学校教育集团,由上海外国语大学教育集团领衔指导的办学新模式。集团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办学方针,上海外国语大学教育集团指派专家引领、各校党支部领导参与的党建工作协作领导小组,在保持各自党组织隶属关系不变的情况下,推进各成员校党建工作全覆盖。
市示范区实验学校中学部作为集团其中一员,有效借鉴上海尚阳学校的党建管理机制,优化完善了支部生活、三会一课、中心组学习、联系群众、党员亮牌上岗等党建制度,全面发挥党员模范引领作用。沪许两地联合开展党史教育,在校领导带头上好党史课的同时,鼓励史地、思政老师为全校老师上党史课,并通过共享专家讲座、共研思政课、共办读书会等活动,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引导学生听党话,跟党走。
在集团“一个模式各展所长”理念引领下,该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开展校园社团活动的同时,克服疫情困难,联合开展了共青团线上“我的家乡、我的学校、我的班级”演讲和绘画等活动,增长了学生见识,增强了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意识,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起到积极作用。加强党建带团建队建工作,通过党建主题教育活动、党员亮牌上岗等,发挥“一个党员一面旗”作用,通过党员带动教师团队建设,增强教师队伍争先创优的活力和积极性。
“2021年,我校党支部39名党员同志集中学习8次,以学校班子成员为主为全体师生讲党课6次……”该校中学部党支部书记李涛说。加强政治建设和思想建设重在平时,学校重点组织党员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九届六中全会和省市党代会精神,传达学习中央、省委、市委重要会议精神,确保把上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市示范区实验学校中学部教育教学各项工作之中。持续开展“四史”学习教育,增强师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意识和情感,利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及各类学习资源,紧密结合思想和工作实际,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同时,该校积极丰富党建活动,夯实组织基础,先后组织师生到许昌市党建馆、烈士陵园、党建公园、禹州方山红色教育基地、杨水才纪念馆等地接受言传身教的学习。
育人培根 让德育工作无处不在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根本。该校立足学校实际,积极探索学校德育工作特点,引导学生自主管理、打造德育阵地、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等方案,规范学生的行为,净化学生的思想,开阔学生的胸怀。
常规性开展系列仪式教育。该校每周一举行升国旗仪式,对学校国旗班的成员组织培训学习,让他们明确升旗仪式的程序,熟练掌握升旗的动作要领,力求做到标准、规范。每次升旗仪式结束后,请学生代表在“国旗下讲话”,持之以恒,形成系列。庄严隆重的升旗仪式活动不仅激发的是学生们的爱国之情,更重要的是激发了他们发愤进取的昂扬意志。开展盛大的入团仪式活动,入团仪式让新团员明确青年的责任,感受入团的光荣,发挥团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进一步激发学生上进的热情。
提升校园宣传阵地建设水平。该校充分利用校内橱窗、板报、宣传栏、广播室等宣传阵地,举办以“弘扬雷锋精神”“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孝亲敬老”“学党史,颂党恩”等为主题一系列板报和班会。每周二晚学校结合德育工作的实际,召开广播会,拓展教育空间,体现教育信息的传递快速,真切反映学生意愿和感情抒发,让舆论宣传成为教育又一阵地。
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该校围绕节日主题,开展“弘扬雷锋精神”系列活动、植树节活动、清明节缅怀革命先烈活动、端午节经典诵读活动、“拒绝毒品,花朵向阳”硬笔书法活动、三国文化周系列活动、国庆节系列活动等,有力地促进了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学生自主管理制度。该校坚持以“尚德、敬业、敏学、求新”的总要求做好各项工作。坚持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工作方针,发挥学校各部门联系同学们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学生会成员经过严格的选拔,成员要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服务学生,锻炼自我,起表率作用,开展文明评比活动。该校倡导学生注意仪容仪表,行为举止恰当,做文明学生。评选文明宿舍,文明班集体,在学校营造争优争先的氛围。同时提高学生的自律能力,增强学生的素质,以树立学生自立生活,自我约束为目标,创建一个安全、舒适、温馨、优雅的学习生活环境。
家校共育促成长。家庭是学生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们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密不可分。该校成立家委会、建设家长学校、完善家校共育制度。常态开展线上线下家委会家长会、家长陪餐活动、成立家长志愿者护卫队、组织家委会成员参加期中考试监考活动等。学校老师定期进行家访活动,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与家长共同探讨家庭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性,促进家校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多措并举 真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说到教学方面,我们始终围绕‘一个中心’,那就是‘提高教学质量’。”该校校长杜永超说。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多措并举强化教学,全面发力提升教育质量是学校的教育职责。教学为中心,管理是基础。该校依托“上海外国语大学教育集团”合作,与上海尚阳外国语学校签订《友好姐妹学校互助协议书》,共享理念、管理、教研、教学方法和体系。学校制订教师量化考核方案,从师德师风、考勤纪律、教学常规、教学成绩等方面对教师进行全面科学的考核。团结奋进中,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得以巩固,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该校不断加大校本研修力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一方面,紧紧抓住合作办校契机,引进“上海外国语教育集团”的步根海语文名师工作室、翟立安数学名师工作室、魏四方英语名师工作室,定期开展教学现状分析、教学观摩、教学反思、课例研讨、主题报告、教师培训等;另一方面,派出相应骨干教师到上海实地听课、学习新课程理念,拓宽视野。在校内,该校细化教研组研修活动,按年级分学科,每周召开一次备课组会议,进行集体备课、专题研讨。开展听“推门课”“汇报课”;定期开展“优质课”“教坛新秀”“教师基本功大赛”等赛评活动,使教师们在互助进步中提升,提高全体教师驾驭教材和课堂教学的能力,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
打造“书香校园”,丰厚师生文化底蕴。该校筹资建立学生阅览室、教职工阅览室。在教师中开展“读一本好书”活动,每学期教师要按计划读完相应书籍,每周写一篇读书笔记和教学随笔,还定期举行优秀读书笔记和教学随笔展评活动;同时,该校开设“经典诵读课”“阅读教学课”,有计划开展阅读方法指导,系统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让校园飘满书香,让书香洋溢出生命的魅力。
全面发展 让每个学生都能出彩
该校切实将“双减”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紧密联系,不断优化创新课后延时服务内容,结合学生兴趣与需求将“品全教育”落到实处,开设了美术、篮球、舞蹈、音乐、机器人、生物、化学、经典诵读等22个社团,各社团辅导教师制定了明确的社团制度、工作目标和活动计划,并精心选择教学内容,扎实开展社团活动,将精彩纷呈的社团活动呈现给每一个学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让学生在学习之余,缓解了精神压力,给同学们的个性发展提供了一展风采的舞台。
强化体育锻炼。该校坚持把阳光体育课程作为助推器,开发实施体育校本课程,培养学生“乐学、刻苦、自律、有恒”的阳光精神。该校以花样跳绳为核心,安排好“两操”,开齐排足体育课表,让学生从基础锻炼做起,强身健体,培养耐力和毅力。推行“一主多翼”丰富课余活动, “一主”就是花样跳绳社团;“多翼”有田径、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武术等20多个社团,要求每个学生至少参加1个社团,确保每个学生熟练掌握2门运动技能;利用“体育节”“竞赛”激发兴趣,每年举办体育节、跳绳节、运动会等,增强学生爱运动、会运动、能运动的能力和素养。
提升美育素养。抓好音乐、美术课堂教学,发挥音美课主渠道作用。积极探索音乐、美术能采用的新式教学模式,利用乐器、剪纸、绘画等形式,尽可能创造手脑并用,开发学生艺术思维、想象能力,培养创造性;组建多样社团,探索美育、德育、体育一体化融合培养。以拓展类、艺体类教育为抓手,建立起丰富多彩的社团。组织开展艺术活动,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和整体素质。开展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国学经典诵读、春节联欢会等大型艺术活动,引导学生与老师共同编写节目和剧本,培养发现艺术美、创造美的能力;积极参加艺体比赛,带领学生踊跃参与市级、区级各类艺术比赛,让学生的美育兴趣爱好得到充分的培养与展现,有效提升学生素养,充分舒展,各美其美。
加强劳动教育。该校坚持“以劳为荣”宗旨,把加强劳动教育摆在突出位置。开展“自我服务劳动、学校校务劳动、家庭家务劳动、社区公益劳动” 4个“劳动”活动课程,构建自我、学校、家庭、社会“四位一体”劳动大环境;开展特色劳动,凸显劳动价值。开展以“劳动教育周”“劳动小达人、技能大比拼”为代表的系列特色活动,让学生体验劳动的快乐,体验价值;开辟劳动实践基地,教育学生翻地、配土、浇水,认识和种植蔬菜瓜果、绿植等,让学生出力流汗,接受锻炼,了解土壤,学习植物发芽、生长、结果过程和规律,感受丰收和成功的喜悦,培养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
携手奋进共发展,内外兼修创佳绩。随着上海优质教育资源对许昌市示范区实验学校中学部的辐射面和影响度不断增加,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该校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改革、教师专业发展、教育质量提升效果明显,周边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持续提升,受到省、市、区级政府多次表彰和鼓励。该校也先后摘得河南省实践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河南省中小学劳动教育示范校、河南省中小学数字校园标杆校、许昌市文明校园标兵、许昌市平安校园、许昌市素质教育示范校、许昌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许昌市师德师风先进校、许昌市五四红旗团支部、许昌市教育系统安全生产先进单位、许昌市教育信息化先进单位、许昌市“爱祖国、爱劳动”主题教育先进单位、许昌市综合实践示范校、许昌市中小学党建工作示范校等30多项荣誉。
“文明创建展风采,携手奋进谱新篇!”杜永超说,“精神文明创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文明校园建设永远在路上。在新时代下,开拓进取的‘示范区实验人’,将紧紧抓住机遇,继续联合上海名校,整合上海优质资源,传承文明,载道远行,奋力书写学校发展的新篇章,为一批批孩子创造茁壮成长的育人环境,让他们在这里收获自信、喜悦、健康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