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今日魏都

盛博:用工匠精神践行医者使命

本报记者 许廷合 通讯员 刘俊娜

盛博在查看病人术后恢复情况。 许廷合 摄

7月15日下午4时,与盛博初次见面时,他刚刚结束一台手术。从手术室回办公室的路上,不断遇到患者咨询,本有些疲惫的他,还是停下脚步细心回答。

每天上午8时开始,一台接一台的手术是盛博的工作日常,“一年365天,几乎每天都在和医院、患者打交道,干这行很难说什么时候是休息时间。”从医17年,盛博操刀的手术约有5000台。

盛博现任许昌博瑞医院主治医师、院长,2005年6月从河南中医药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基层医院从事骨伤病的诊疗工作。“你的行医经历中体会最深的是什么?”“坚守。”盛博的回答快速而坚定。

“医疗工作是一个专业性极强的行业,技术靠勤奋才能精湛。”大抵是为了让这两个字显得更丰满,盛博介绍,17年来,他虽然一直从事骨科椎间盘等临床研究工作,但仍然会遇到许多“第一次”。多年来,他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当一个病例治疗结束后,都反复研究自己的治疗方案,用“鸡蛋里挑骨头”的劲儿给自己找“毛病”,推敲更为优化的方案,以此提升自己的专业技术,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也正是因为自己和自己较劲儿的精神,他的专业技术飞速提升,每每遇到棘手的病例时,他都能沉着应对、大胆尝试。

据了解,盛博在许昌地区率先开展了椎间盘镜、椎间孔镜手术及完全脊柱内镜下椎间盘摘除等,他也先后获得“许昌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和“许昌市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由于这些微创技术大大减少了手术给患者带来的损伤,缩短了康复的时间,减少手术创伤的并发症,而费用只有传统手术的一半左右,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高度赞誉。

“‘专于疼痛,精于骨科’是我们医院的发展目标,也是我追求的方向。”2017年,盛博创办了许昌博瑞医院。他进一步解释说,“精益求精、追求极致,正是对工匠精神最好的诠释。”

在盛博眼里,工匠精神就是时刻从患者的需求出发,在追求完美的同时打破常规、不断创新、超越自我,达到更高的标准和境界。“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了很多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就会想办法开发新技术,以更好地为患者服务,这就是我们当初在骨科领域引进和探索微创手术的初衷。”怀抱这一理念,盛博带领团队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在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压缩性骨折等治疗方面做出了艰辛的探索,并取得了卓越的成绩。2018年,盛博带领团队所研究的科研项目填补了许昌市及周边诊疗技术的空缺,被市科技局授予市级唯一的“许昌市椎间盘诊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称号。

作为一名学科带头人,盛博在不断精进自己的专业技术外,一直发挥着“传帮带”的作用。“只有团队更加壮大、更加强,才能造福更多人。”盛博说,“在我们医院,‘慎于术前、精于术中、严于术后’是我们的医训。这就要求每一台手术都是集体智慧,是我们专家团队群策群力的结果。同时,疾病治疗是一个系统工程,判断一个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能只看手术有多成功,还包括对疾病和患者的全面认知,这也是一名医者的工匠精神。”

细微之处见风范,毫厘之优定乾坤。“作为一名医生,不但要有精湛的医术,还要有医者德为先的高尚情操。”盛博介绍,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该院全体职工数次逆行出征,连续三年奋战在抗疫一线,圆满完成上级交付的各项任务,这也让他颇为感动和自豪。在盛博看来,医生与工匠,两个不同的职业,却有着相似的精神内涵,一名好医生一定是工匠精神的践行者和传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