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春秋楼

龙 形 古 槐 的 传 说

□葛国桢

黄河南岸豫东平原上有一条东西向的高大土岗,弯弯曲曲,昂首挺胸,远远望去,就像一条腾身欲起的黄龙,当地人都称为“龙形岗”。龙形岗至少几千年了,上面文物古迹很多;龙形岗下分布着星星点点的村庄,鄢陵县的岗底张村就是其中的一个。

岗底张紧紧依偎着高大的龙形岗,村中间长着一棵大槐树,古朴苍劲,枝叶茂盛,一搂多粗。村里一位白胡子老爷爷说:“听说,俺爷爷的爷爷小时候就在这树下玩耍,这棵树至少有二三百年了。”他说他小时候好像树就这么大。

说起这棵大树,村里的人滔滔不绝,会给你讲很多故事。

村里的人都姓张,祖祖辈辈都传说是当年从山西洪洞县迁来的。那一年,官府派人到处张贴告示说,三天后开始迁民,不想迁走的人黎明前到大槐树下,其他人统统迁走。三天以后天还没亮,不想离开的人早早来到大槐树下。这时候突然来了很多官兵,把树底下的人团团围住,强迫迁走。故土难离啊,有人偷偷在大槐树底下拔了一棵小树苗。人们带着这棵小树苗长途跋涉,最后张姓人被官府的人带到了鄢陵县龙形岗下安了家,他们把那棵小树苗栽到了新家门口。每当人们想念老家时,就来看看那棵树苗,给它浇水灌溉,精心培育。就这样,那棵树越长越大,枝繁叶茂。

传说,大槐树下曾住着张姓老奶奶一家。这一年寒冬腊月,鹅毛大雪一直下个不停,东北风就像狼嚎一样叫了大半夜。老奶奶清早起来准备打扫门前的积雪,拉开门一看,门口的雪地上有一个身穿红衣的女子,大概很长时间没有吃东西了,饿得面黄肌瘦,躺在地上不省人事。老奶奶赶紧把姑娘扶进家门,拿出家里唯一的一个馍给女子吃,又给她烧了些热水,让姑娘喝下去。吃了饭喝了水后,姑娘好多了,站起来向老奶奶告别,对老奶奶的救命之恩一再道谢。

快要过年了,家家户户都在灶房里忙着蒸年馍,大槐树底下的张家当然也不例外。因为家里太穷,老奶奶家里蒸的都是红薯面窝窝。一锅馍蒸熟揭开锅盖时,老奶奶突然发现不对劲儿:锅里的黑面窝窝不见了,全是白亮亮暄腾腾的白面大馒头,比平时蒸的馍要多出两三倍。

老奶奶一看,心里立马明白是咋回事了。这肯定是哪位大仙施了魔法,从别人家弄来,接济自己的。老奶奶平时乐善好施,不愿意随便占人家的便宜。她赶紧把锅盖重新盖上,烧了一炷香,反反复复祷告说:“大仙啊,俺知道您这是可怜俺,想让俺过年吃顿白面馍。俺不管这是谁家的东西,求您赶紧还给人家。俺家虽然穷,日子苦些,但也不占人家的便宜。过日子谁都不容易,人与人要相互体谅……”

老奶奶祷告完,回到灶房,再掀开锅盖时,锅里面那些多出的白面大蒸馍不见了。想必是大仙听了老奶奶的祷告,给人家送回去了。过年的时候,老奶奶家的案板上又出现了两锅排包好的肉饺子,老奶奶知道这还是大仙要执意接济自己的,坚决不要,又祷告一番,祈求大仙原封不动地还给人家。

后来,村里的人都说老奶奶家旁的大树上住着大仙。有人说是“狐仙”,也有人说是“貔大狐”,神通广大,会施魔法。老奶奶经常给大仙焚香祈祷,求大仙保佑家人安康。

这棵大槐树树身下有一个黑乎乎的窟窿,有人说里面藏着一只比碗口还大的金蟾,长着粗大的嘴,暴突的大眼睛,全身是疙里疙瘩的蟾钮。金蟾是乡下民俗故事里的“财神爷”,能辟五兵,镇凶邪,促长生,庇佑人发财致富、大富大贵。碰见人家有困难时,它总会出来相帮。

老奶奶的西邻居名叫张文奇,老实巴交的,一辈子吃苦受累,虽然生了好几个孩子,但最后只活下来一个女孩,取名张兰兰,因为没有兄弟,招了一个李姓入赘女婿。旧社会里,乡下人男尊女卑观念严重,一家里如果没有男孩接续香火,就会被人看不起。张兰兰夫妇走到街上,经常被人从背后指指点点。

有一天,张兰兰突然发现大槐树上有一根大树枝长得特别茂盛,隔着院墙快伸到自己家里了。她赶快叫来丈夫李强来看,越看那根弯弯曲曲的树枝越像个龙头,越看心里越高兴,觉得很吉祥。

也许是得了那大槐树的庇佑吧,几年工夫,张兰兰两口子竟然生下三个男孩、两个女孩。他们家女孩漂亮秀气,男孩一个比一个壮实,一个比一个聪明。两口子踏实能干,勤俭持家,地里种啥成啥,风调雨顺,粮食收成一年好过一年。

优美的传说真假很难辨,但村民们对古槐的尊崇之情溢于言表。也许古槐树的根也连着许多人的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