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财经

为经济发展注入金融“源头活水”

——鄢陵县金融系统座谈会侧记

本报记者 董蕊 通讯员 张晓锋 赵俊

鄢陵县在今年上半年全市九县(市、区)经济指标综合排名中居首位,这背后有着怎样的金融支撑?8月15日,在鄢陵县金融系统座谈会上,我们找到了答案。

截至7月底,鄢陵县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07.77亿元,较年初增加30.6亿元,增长11.04%;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86.33亿元,较年初增加18.08亿元,增长10.75%,存、贷款增速稳居我市第一位。其中,“优、实、好、细”为我们深度解读了鄢陵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金融“密码”。

信贷投放更“优”。为落实新发展理念,助力构建“421”产业体系,金融机构服务民营、小微企业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发挥了作用,如中原银行的供水项目、新区医院建设项目,中国银行的正德医疗产业升级项目,农发行的鑫博教育资产提升改造项目等。金融机构实施精准信贷投放,助力鄢陵产业结构“锻长板、补短板、强弱项”。

金融服务更“实”。落实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战双赢”,推动减费让利、惠企利民。前7个月,鄢陵各金融机构为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办理延期还本付息贷款43笔8487万元,累计通过续贷、展期、借新还旧等手段盘活企业贷款15.49亿元,减免开户手续费、跨行转账手续费、票据工本费635.1万元,优化了营商环境,惠及了市场主体。

消费惠民更“好”。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鄢陵各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工会组织的“惠满花都 美好生活”职工群众消费节活动,通过客老大电商平台的商家折扣和银行卡满减叠加,使得老百姓享受到实实在在的优惠,为移动支付消费惠民、提升居民生活品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风险防控更“细”。鄢陵县进一步织密织细金融风险防控网:一方面,各金融机构综合运用现金、资产转让、调贷续贷等方式处置化解不良资产,提升资产质量,累计化解不良资产11.91亿元,不良率23.07%,较年初下降10.65个百分点;另一方面,法人银行机构按照“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的要求,主动化解和处置风险,通过专班推进、冲刺攻坚、强力清收等措施,累计盘活、清收不良资产11.79亿元。